合同履约保证金不够赔偿怎么办,2024最新规定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合同履行保证金不够赔偿的,可以先由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诉。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履约保证金最新规定为:根据《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中通用合同条款4.2条规定:承包人应保证其履约担保在发包人颁发工程接受证书前一直有效。发包人应在工程接受证书颁发后28天内把履约担保退还给承包人。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提交履约保证金的,中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提交。履约保证金不得超过中标合同金额的10%。履约担保是工程发包人为防止承包人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违反合同规定或违约,并弥补给发包人造成的经济损失。其形式有履约保证金、履约银行保函和履约担保书三种。
关于工程履约保证金的规定是:发包人与承包人在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中约定,从应付的工程款中预留,用以保证承包人在缺陷责任期内对建设工程出现的缺陷进行维修的资金。缺陷是指建设工程质量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设计文件,以及承包合同的约定。
-
合同不履行怎么赔偿违约金
看当事人的约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但如果约定的违约金高于造成的损失的30%,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2021.03.17 237 -
违约金和赔偿金可以并用么,最新规定是什么
违约金有赔偿金一般不能并用,因为违约金本身就具有赔偿金的性质,如果在合同中既约定了违约金有约定了赔偿金的,其在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时会导致适用上的冲突,也导致违约方所承担的损失赔偿责任过重。
2024.04.27 31 -
退休后医保不够年限怎么办,最新的规定是什么
法律分析 参保人员退休之后医疗保险还没有达到年限的,可以继续缴费至国家规定的年限,依法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或者转入其他类型的医保保险,例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
2023.07.04 15
-
合同履约保证金不够赔偿应该如何办
合同履行保证金不够赔偿的,可以先由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诉。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
2022-10-15 15,340 -
履约担保合同应该怎么写最新的规定是什么
一,履约保函期限,二、承包人面临的履约保函风险, 1、提交履约保函成为承包人单方的义务, 2、无条件保函加重了承包人的履约风险, 3、没有完善的法律来保护承包人履约保函风险, 4、银行欠缺审查义务给承
2023-10-01 15,340 -
履约保函是在签合同什么时候,最新的规定是什么
履约保函是在签合同之前。履约保函是指在应劳务方和承包方的请求下,银行金融机构向工程的业主方做出的一种履约保证承诺,适用于任何项目中对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提供担保的情况。
2023-06-15 15,340 -
2024年履约保证金比例的法律规定
依照《招标投标法》第四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提交履约保证金的,中标人应当提交。 招标人和中标的投标人在签订合同后,即成为接受承包人和承包人。承包人必须向接受承包人提供银行开立的履约保函
2024-09-17 15,340
-
01:21
履约担保金什么时候退履约担保金什么时候退 担保金,又称定金,是指当事人双方为了保证合同的履行,约定由一方当事人先行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作为担保。一般都在合同履行完毕后退还。一般来说,如果合同按照约定被全部履行完毕的,给付定金一方可以要求对方全部退还;但如果
2,685 2022.04.17 -
01:07
履约保证金能退吗保证金,又称定金,是指当事人双方为了保证合同的履行,约定由一方当事人先行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作为担保。一般来说,如果合同按照约定全部履行完毕的,给付定金一方可以要求对方全部退还。如果合同部分履行的,可以退已履行部分的定金。一般而言,定金
3,916 2022.04.17 -
01:13
合同违约赔偿起算点是什么按照我国当前的法律规定,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约定,让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要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确定合同违约行为的起算点,具体分
1,346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