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中介欺诈行为的表现及应对方法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第一类:签署合同未提供正本,或仅签署一份留在手上的合同,然后对合同进行修改,这种情况非常普遍。相应的,给委托人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因此,在与中介签署合同后,中介不愿意提供正本,一定要拒绝签订。如果中介声称需要将合同带到上家处让上家签了再提供给下家,那么至少要警惕中介是否私自修改合同。 第二类:强制规定独家委托,买方看房后不得私下与房东成交,这是中介为了避免客户“跳中介”而经常采用的做法。这样做无可厚非,因为佣金是中介公司赖以生存的基础。不过,房东一般不会只委托一家中介公司,下家也不会只到一家中介公司了解。如果居间合同中约定下家不得通过其他中介公司成交,这就是典型的霸王条款,按照的规定也是无效的。 第三类:中介通过办理委托手续,对双方隐瞒交易价格,从中吃差价。这种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也给委托人造成了损失。现在,实施买卖合同网上备案的方式,使得吃差价的情况大为减少,但为以防万一,最好在与上家或下家见面时再口头确认一下交易价格。一旦发生中介吃差价的情况,可立即向房地产管理部门投诉,行政部门会依法进行处理,同时还要注意保留相关的证据,以便通过法院要求中介公司返还差价。 第四类:个别中介公司的业务员私自接受业务(飞单),收取佣金也不开正规发票。这样,一旦出了问题,中介公司也可以不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一定不能被个别业务员打着“少收佣金”或“为了少交税”的幌子所欺骗,不签居间合同或不开发票。而且,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正好说明这家中介公司的业务员素质不高,难以保障客户的权益,应当考虑另外委托别的公司。 第五类:中介公司私自指定成交价,从中吃差价。上家在交付定金时,一般买卖合同的主要条款都会确定下来,如总价、付款方式、金额和时间等等。但也有一些中介在收受定金时并不签订定合同将这些主要内容确定下来,而只是写张定金的收据。如果已经支付了定金但对买卖合同的主要条款不能协商一致,应当视为买卖合同没有成立,上家应当返还定金(不是双倍),所以遇到这种情况不用担心定金拿不回来。 第六类:中介公司诱使下家交定金,从中收取佣金。定金对买卖双方都有约束,如果买方反悔,就丧失定金,如果卖方反悔,就要双倍返还定金。在签订正式的买卖合同之前,一般会签订一份含定金内容的协议,以这种方式将双方捆在一起,以免一方反悔。正是由于定金有这样的作用,所以有些中介业务员在客户没有明白定金的法律后果的时候,引诱客户支付“意向金”或“定金”来约束双方,以便达成交易。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看清楚所签订的协议,弄清楚意向金在什么情况下转变成定金,搞清交付定金后双方的责任,以免误入“定金陷阱”。 第七类:中介公司故意隐瞒房屋面积不真实的情况,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买卖合同无法成立。如果合同上写明面积“以产证为准”的情况,一定要记得写上“面积误差不得超过多少平方”的内容,因为二手房交易一般不以面积单价而以总价计算,所以要写明误差的范围,超过这个范围则可认为主要条款未达成一致,合同未成立,下家可以要求返还定金。 第八类:中介公司隐瞒房屋真实情况,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买卖合同无法成立。中介为促成交易,往往会对所推荐的房屋进行夸大其辞的介绍,同时也会隐瞒一些不利的情况。所以一定要冷静判断中介的话,对一些关键情况最好自己去核实一下,多向房屋所在的保安、门卫、邻居打听真实情况。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第一类:签合同不给正本出现概率:五颗星损失程度:五颗星 签合同时不给签字方留存正本,或者干脆只签一份合同留在手上,再按自己的意图对合同进行修改,这种情况非常普遍。相应的,给委托人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因此,如果与中介签订合同后中介不肯给正本,一定要拒绝签订。如果象这个案例中所遇到的情况,中介称要将合同带到上家处让上家签了再给下家,那至少要多长一个心眼,让中介将合同复印一份,再叫中介盖个章,并写明“此复印件与原件一致”,这样就不担心中介私自修改合同了。 第二类:强制规定独家委托出现概率:五颗星损失程度:二颗星 在居间合同中约定买方看房后不得私下房东成效,这是中介为了避免客户“跳中介”而经常采用的做法,这样做本无可厚非,因为佣金是中介公司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买方通过中介认识房东后再私下与房东成交,中介公司就收不到佣金了,这对中介公司当然也不公平。不过,房东一般不会只委托一家中介公司,下家也不会只到一家中介公司了解,如果居间合同中约定下家不得通过其他中介公司成交,这就是典型的霸王条款,按照的规定也是无效的。 第三类:欺上瞒下吃差价出现概率:二颗星损失程度:五颗星 中介吃差价的方式主要有: 1、办理委托手续,对双方隐瞒交易价格,吃全部差价。 2、在上家报价的基础上,约定成交价超过报价的部分与上家分成。吃差价扰乱了市场秩序,也给委托人造成了损失。现在,实施买卖合同网上备案的方式,使得吃差价的情况大为减少,但为以防万 一,最好在与上家或下家见面时再口头确认一下交易价格。一旦发生中介吃差价的情况,可立即向房地产管理部门投诉,行政部门会依法进行处理,同时还要注意保留相关的证据,以便通过法院要求中介公司返还差价。 第四类:私下收取中介费出现概率:三颗星损失程度:五颗星 个别中介公司的业务员为谋取私利,私自接受业务(这叫“飞单”),收取佣金也不开正规发票,这样,一旦出了问题,中介公司也可以不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一定不能被个别业务员打着“少收佣金”或“为了少交税”的幌子所欺骗,不签居间合同或不开发票。而且,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正好说明这家中介公司的业务员素质不高,难以保障客户的权益,应当考虑另外委托别的公司。 第五类:随意拗断定金出现概率:三颗星损失程度:三颗星 上家在交付定金时,一般买卖合同的主要条款都会确定下来,如总价、付款方式、金额和时间等等。但也有一些中介在收受定金时并不签订定合同将这些主要内容确定下来,而只是写张定金的收据。如果已经支付了定金但对买卖合同的主要条款不能协商一致,应当视为买卖合同没有成立,上家应当返还定金(不是双倍),所以遇到这种情况不用担心定金拿不回来。 第六类:诱使下家交定金出现概率:五颗星损失程度:四颗星 定金对买卖双方都有约束,如果买方反悔,就丧失定金,如果卖方反悔,就要双倍返还定金。在签订正式的买卖合同之前,一般会签订一份含定金内容的协议,以这种方式将双方捆在一起,以免一方反悔。正是由于定金有这样的作用,所以有些中介业务员在客户没有明白定金的法律后果的时候,引诱客户支付“意向金”或“定金”来约束双方,以便达成交易。遇到这种情况,一定看清楚所签订的协议,弄清楚意向金在什么情况下转变成定金,搞清交付定金后双方的责任,以免误入“定金陷阱”。 第七类:房屋面积不真实出现概率:二颗星损失程度:四颗星 中介公司一般是按上家口头提供情况挂牌的,挂牌的信息有时与实际情况并不一致(如面积、房龄等),其原因有可能是上家故意隐瞒,有可能是中介工作失误(如登记错误),也有的可能是中介为了吸引客户故意而为。如果碰到合同上写明面积“以产证为准”的情况,一定要记得写上“面积误差不得超过多少平方”的内容,因为二手房交易一般不以面积单价而以总价计算,所以要写明误差的范围,超过这个范围则可认为主要条款未达成一致,合同未成立,下家可以要求返还定金。 第八类:隐瞒房屋真实情况出现概率:五颗星损失程度:四颗星 中介为促成交易,往往会对所推荐的房屋进行夸大其辞的介绍,同时也会隐瞒一些不利的情况。所以一定要冷静判断中介的话,对一些关键情况最好自己去核实一下,多向房屋所在的保安、门卫、邻居打听真实情况。
一、房产中介有哪些欺诈行为房产中介欺诈的常用方式有以下这些: 1、以包销的名义,隐瞒委托人的实际出卖价格和第三方进行交易,获取佣金以外的报酬。 2、从事成套独用居住房屋使用权买卖经纪活动。 3、无照经营、超越经营范围和非法异地经营。 4、房地产执业经纪人出租、出借经纪执业证书。 5、房地产经纪组织滥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利用格式合同对相对人作出不合理、不公正的规定。 6、房地产经纪组织未按规定期限办理备案手续。 7、各类房地产广告信息、内容中未标注忠告语,以及未经登记发布房地产印刷品广告。这些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直接的经济利益,并且间接损害了国家利益,扰乱了房地产市场正常的操作、运行秩序。交易场所通过发放宣传单提醒购房者,注意区别居间合同与行纪合同中这两种行为。购房前认真索取中介机构的营业执照、执业资格证书等证件;对于所谓的“可转换产权房”应当向房产管理部门咨询了解该房产的真实情况并且在合同中约定中介方如果提供情况不实应当负责的赔偿责任。对于房产中介方的广告、店堂招贴等宣传资料上,凡标明符合合同要约要件的内容,视为要约作为合同的附件,一并写入合同中,以此约束相对方。达成协议后,对办理产权过户手续,购房者应当本人亲自办理,以避免产权无法过户风险等。 二、房产中介欺诈行为有哪些由于营销进入的深度不同,中介营销代理机构有可能取代开发商掌握完全的价格制订权。中介营销机构制订价格政策的渠道与途径通常有两条,一是运筹模式,卖vip卡,选房等,再通过折抵来实施销售促进;二是直接通过销售控制策略制订价格表,让你通过其提供的价格表自动进入其预期的可售房源范围,当预期可售范围缩小到一定程度,就会调整价格与销售控制方针。所以,碰到这类情形,首先是通过了解谁在卖楼,有没有合法性,当确认为中介代理后,应仔细阅读销售控制房源表,其中明显户型等主品因素非常强,但标价非常高的,可以加大杀价力度。反而对于可选择范围的房源,其折扣力度其实并不大,基本就是广告宣传中的优惠幅度。
-
房产中介欺诈行为包括什么
房产中介欺诈行为具体有哪些,法律并未明确规定。但是实践中,以下行为属于欺诈: 1、包销售房,与第三人交易故意隐瞒实际价格,获得佣金以外的报酬; 2、中介公司无证无照经营; 3、中介公司的中介将经纪执业证书出借给他人卖房。 《商品房销售管理办
2020.11.30 154 -
房产中介包含哪些欺诈行为
房产中介的欺诈行为如下: 1、虚假宣传,引诱消费者签订合同。 2、订立霸王合同,消费者权益无法保障。 3、违规操作,使消费者利益受损。 4、巧立名目,收取各项费用。 5、交费容易退费难。 《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房地产经纪机构
2024.06.06 21 -
房屋中介欺诈行为的法律规定依据
1、虚假宣传,引诱消费者签订合同。一些房屋中介公司以所谓“质优价廉”的房屋招徕看房客户。投诉案例中就出现过广告中假称家具家电设施转让,却在合同中不加注明,以至消费者购房与看房不实。 2、订立霸王合同,消费者权益无法保障。一消费者投诉称,某中
2020.10.21 209
-
欺诈行为:如何应对房屋中介的不法行为
针对房屋中介欺诈行为,购房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向当地房地产主管部门举报,或者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中介赔偿因欺诈所遭受的损失。如果当事人想要报警处理,也可以向警方报案,警方将会根据情况处理案件。如果中
2024-12-10 15,340 -
公司怎样应对房屋中介的欺诈行为
应对房屋中介欺诈的措施主要是:(1)购房前认真索取中介机构的营业执照、执业资格证书等证件,确认中介资格;(2)合同中约定中介方如果提供情况不实应当负责的赔偿责任,不承担责任的可以起诉;(3)办理产权过
2021-12-20 15,340 -
网贷中介欺诈方式有哪些以及应对方式
网贷中介欺诈方式有哪些 1、首先最常见的是,网贷中介发布假的兼职信息并给报酬,让借款人领取兼职任务。中介会告诉借款人不用还款,内部会取消,只是为了刷单。但其实一段时间过后,借款人还是会收到网贷平台的催
2023-06-13 15,340 -
房屋中介欺诈应对措施
面对房屋中介的欺诈行为,我们常常是在已经损失了钱财之后才采取行动。但如果发现被骗,该怎么办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投诉:根据《交易条例》规定,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不得有八种行为。如果发
2024-11-15 15,340
-
01:27
消费欺诈行为的法律认定
消费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过程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国家工商总局《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可以从3个方面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消费欺诈:
3,301 2022.04.17 -
01:27
合同的欺诈行为构成条件
合同的欺诈行为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使用了欺诈的手段,使对方当事人在违背自己真实意愿的情况下,与自己签订民事合同。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法院和仲裁机关撤销涉嫌欺诈的民事合同。合同欺诈行为,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欺诈一方在订立合同
1,200 2022.04.17 -
00:58
怎么起诉房产中介
起诉房产中介的流程有以下这些: 1、确定好管辖的法院。管辖分为约定管辖和法定管辖,约定管辖不得违反专属管辖的规定; 2、向法院提交立案的材料,包括民事起诉状,原被告的主体身份证明材料,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 3、法院在收到材料之后,会在7日
943 20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