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离婚诉讼的程序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在国内结婚并定居国外的华侨,如定居国法院以离婚诉讼须由婚姻缔结地法院管辖为由不予受理,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的,由婚姻缔结地或一方在国内的最后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2、在国外结婚并定居国外的华侨,如定居国法院以离婚诉讼须由国籍所属国法院管辖为由不予受理,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的,由一方原住所地或在国内的最后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3、中国公民一方居住在国外,一方居住在国内,不论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国内一方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如国外一方在居住国法院起诉,国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受诉人民法院有权管辖。 4、中国公民双方在国外但未定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的,应由原告或者被告原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诉讼离婚并不代表必须要聘请律师,有些当事人需要争夺夫妻财产、未成年子女抚养权的,那么在诉讼过程中才会选择委托离婚律师来提供法律帮助。而聘请了律师的,往往需要承担律师费用,这与离婚案件的诉讼费不一样,通常情况下离婚案件中的诉讼费由败诉方承担,但是就律师来看,一般是哪一方聘请的律师,那么就承担相应的费用。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涉外诉讼离婚的程序: 1、国外一方,委托中国律师作为其诉讼代理人,代为诉讼。 2、国内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3、法院经审查立案后,送达应诉通知,择日开庭。 4、法院进行诉讼法调解、审理、判决。
-
涉外诉讼离婚程序
可以在夫妻其中一方的民政局,办理协议离婚,或者是到被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的法院起诉离婚。当事人一方是澳门人的,所涉及的仅适用法院所在地法律条款。在夫妻财的产关系中,当事人可协议选择,可以依据一方经常居住地法律、国籍国法律或者是主要财产所在
2022.04.13 560 -
涉外诉讼离婚程序
1、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在华要求离婚的,应按我国《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在我国境外要求离婚的,当地法院是否受理,由该法院依其国内法决定。 3、中国公民一方居住在国外,一方居住在国内,不论哪一方
2020.08.11 230 -
涉外离婚诉讼程序
离婚诉讼双方当事人均为中国国籍,在中国登记结婚,但一方不能回国:1、双方可以达成协议解决:外方委托国内朋友或者律师作为诉讼代理人。填写固定的委托书和离婚意见书,委托书和离婚意见书应当经中国驻外使领馆认证;同时国内当事人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
2022.04.13 603
-
涉外离婚的诉讼程序有哪些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涉外民事诉讼,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2、在国外结婚并定居国外的华侨,如定居国法院以离婚诉讼须由国籍所属国法院管辖为由不予受理,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
2022-04-21 15,340 -
涉外婚姻诉讼离婚有哪些程序?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涉外民事诉讼,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2、在国外结婚并定居国外的华侨,如定居国法院以离婚诉讼须由国籍所属国法院管辖为由不予受理,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
2022-05-01 15,340 -
深圳的涉外离婚诉讼,有哪些程序?
1,离婚有协商和起诉两种方法,若协商不成只能起诉。起诉要到被告户口地的人民法院。 2,若一方在深圳住满一年,可以在深圳办理离婚。 3,若双方都同意,可以办理速裁,半个月左右就可以办好。 4,抚养权方
2022-03-24 15,340 -
涉外离婚诉讼要走哪些程序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涉外民事诉讼,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2、在国外结婚并定居国外的华侨,如定居国法院以离婚诉讼须由国籍所属国法院管辖为由不予受理,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
2022-04-21 15,340
-
01:23
离婚诉讼撤诉有哪些程序
起诉离婚后,如果原告反悔的,可以在法院立案受理后、进行宣判前,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人民法院提出撤回起诉的要求,根据相关规定,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情形的,人民法院会裁定准予撤诉:1、申请撤诉的人是提起诉讼当事人本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或是经过特别授权
1,188 2022.04.17 -
01:23
诉讼离婚的程序
诉讼离婚是解除婚姻关系的一种方式,就是指当事人向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由法院判决是否准许双方离婚,同时对子女的抚养与财产分割作出相应的决定。诉讼离婚需要经过以下程序:1、选择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包
1,612 2022.04.17 -
01:15
诉讼离婚程序
诉讼离婚的程序与普通民事案件程序略有不同。普通民事案件同一事由不会重复受理,即有一事不再理的原则,但诉讼离婚一次不成的可以再次起诉,法院仍然会受理。普通民事案件如果对二审判决不服,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及省高级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16,05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