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被辞退怎样样才能获得补偿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哺乳期是女职工哺育婴儿的时间,按照国家规定为一年。根据《劳动法》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单位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单位无权解除合同,如果合同还在履行期内,就算单位单方面解除合同,也要等哺乳期期满后才可以。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女方无过错,用人单位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应根据其在公司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因此应该发给女方六个月的经济补偿金。 女职工在哺乳期内的,属于特殊时期,为了保障广大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我国规定在此期间,用人单位原则上是不能辞退哺乳期女职工的。但凡是总有例外的情况,若女职工自己有违法犯罪行为或严重违反了单位规章制度的话,则单位还是可以依法将其辞退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哺乳期是女职工哺育婴儿的时间,按照国家规定为一年。根据《劳动法》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单位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单位无权解除合同,如果合同还在履行期内,就算单位单方面解除合同,也要等哺乳期期满后才可以。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女方无过错,用人单位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应根据其在公司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因此应该发给女方六个月的经济补偿金。 女职工在哺乳期内的,属于特殊时期,为了保障广大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我国规定在此期间,用人单位原则上是不能辞退哺乳期女职工的。但凡是总有例外的情况,若女职工自己有违法犯罪行为或严重违反了单位规章制度的话,则单位还是可以依法将其辞退的。
哺乳期被辞退的赔偿标准是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哺乳期内用人单位非法解除的,按照上述标准支付双倍。
-
哺乳期女职工被辞退能获得补偿吗
哺乳期女职工被辞退能获得补偿,哺乳期被辞退属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要求补偿未签订劳动合同时候的双倍工资,同时,可以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赔偿金。经济赔偿金是经济补偿金的2倍。
2020.09.03 102 -
哺乳期女职工被辞退能不能获得补偿
哺乳期女职工被过失性辞退,不能得到赔偿;其他情形属于违法辞退,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2020.03.05 110
-
哺乳期被辞退应该怎样样获得补偿
哺乳期是女职工哺育婴儿的时间,按照国家规定为一年。根据《劳动法》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单位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单位无权解除合同,如果合同还在履行期内
2023-06-21 15,340 -
如果哺乳期被辞退能否获得补偿
哺乳期的女职工属于不得无过失辞退的员工,用人单位单方面解约的,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
2023-06-11 15,340 -
哺乳期被辞退如何获得补偿
哺乳期是女职工哺育婴儿的时间,按照国家规定为一年。根据《劳动法》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单位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单位无权解除合同,如果合同还在履行期内
2023-06-19 15,340 -
哺乳期女职工被辞退能否获得补偿
哺乳期是女职工哺育婴儿的时间,按照国家规定为一年。根据《劳动法》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单位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单位无权解除合同,如果合同还在履行期内
2023-06-10 15,340
-
00:54
被辞退的员工如何获得赔偿金
被辞退的员工获得赔偿金,应当基于合法理由。若属于被用人单位违法辞退,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赔偿两倍经济补偿金。若用人单位辞退员工合法,员工不能获得赔偿金。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
4,068 2022.06.22 -
01:19
耕地被征收能获得哪些补偿
耕地被征收的补偿具体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和地上附着物补偿等,具体补偿标准如下: 1、土地补偿费是对土地所有权进行的补偿,其补偿标准因土地原用途不同而不一致,一般情况下耕地的补偿标准为前三年平均产值的六到十倍; 2、征用耕地的
94 2023.01.04 -
01:16
试用期被辞退有补偿吗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如果用人单位基于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属于合法解除,无需向劳动者支付有关赔偿;如果用人单位属于违法解除,则需要向劳动者按照经济赔偿金的标准支付。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59,72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