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借钱没欠条跑了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当事人借给朋友钱,没有签订欠条并且人跑了的,可以依法收集其他能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向法院起诉维权。当事人可以收集电子数据、证人证言等符合法定证据种类的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没有借条、欠条,人跑了没有关系,如果有他的电话录音、微信微博聊天截图也行,连同对方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居住地社区委员会证明以及起诉状,一起交到对方当地人民法院,等待人民法院开庭通知。
1、可以去法院起诉或申请宣告对方失踪。 2、欠款人下落不明,法院一般采用公告送达形式传唤应诉。公告期届满,其不应诉时,法院经审理后作缺席判决,判决胜诉后可申请强制执行。 3、欠款人下落不明超过两年的,可以向法院申请宣告为失踪人。失踪人所欠税款、债务和应付的其他费用,由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
-
朋友欠钱跑了怎么办
朋友欠钱跑了可以去人民法院起诉。如果对方欠钱不还可以携带相关的借贷证明去向人民法院起诉,让法院判决对方执行债务。法院判决书下来之后当事人就可以向法院申请让对方执行判决书。若是对方是有财产而拒不还钱的话,那么法院对通过强制执行的手段将对方进行
2022.05.11 925 -
朋友借了钱没借条怎么办
没有借条,同样可以去法院起诉对方还款,但必须充分收集证明借款关系存在的证据,比如银行转账记录、证人证言、电话录音,聊天记录、短信等等,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才能保证在没有借条的情况下打赢这场官司。
2020.01.19 161 -
朋友借钱没打欠条怎么办
朋友借钱没打欠条的,出借人可以要求借款人出具借条,或者出借人可以通过依法收集其他的证据来证明存在借款事实,例如转账记录、聊天记录、证人证言等证据。
2020.10.22 196
-
借朋友钱,没欠条,人跑了怎么办
借朋友的钱,没有借据的人逃跑的,当事人可以收集其他证据证明贷款的法律关系,并向法院起诉权利保护。当事人可以收集符合法律证据类型的电子数据、证人证言等证据。
2021-12-20 15,340 -
欠朋友钱跑了怎么办
唉,现在的社会啊,欠钱的是大爷,借钱的时候容易,还钱比登天还难啊!好说好要真的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就只能是撕破脸皮走法律诉讼的维权方式了,真的是决定不做朋友了,就走这一步吧。如果还想维持朋友关系,那就
2022-03-14 15,340 -
朋友欠钱跑了怎么办
你估计他不会主动还款的,应该在诉讼时效内(还款期限起算2年)及时起诉。 不管此人跑去哪里,起诉都应该在债务人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或者借款交付地的人民法院起诉,传票无法送达的,法院会公告送达开庭通知、
2022-02-02 15,340 -
朋友借钱跑路了怎么办
【1】建议尽快向法院起诉要求还款,一旦超过了两年的诉讼时效,丧失胜诉权。【2】胜诉之后,如果对方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决,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3】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后,会依法查询债务人名下的房产、车
2022-10-29 15,340
-
01:04
朋友借钱没有欠条不还怎么办
朋友借钱没有欠条不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适格的原告,即原告与本案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
2,586 2022.04.17 -
01:22
朋友借钱不还没有借条怎么办
在我们国家的具体法律规定而言,当事人双方的借贷关系没有借条的时候,债权人可以举证,证明债权人确实借钱给了债务人,例如是线上转账的话,是有相应的流水,这个是可以作为证据的,如果有第三人在场的话,也可以作为证人,出庭作证。但是如果债权人没有任何
1,527 2022.04.17 -
01:03
朋友借钱后一直没钱还怎么办
朋友借钱后一直以各种理由拖延还款,甚至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拒绝还款的情况,可以告知其应当按时还款,否则将采取法律手段。如果该朋友仍然不还款的,债权人可以收集好相关的证据向法院起诉,申请支付令。债权人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起诉,避免超过诉讼时效。如果
1,602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