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交通事故的认定程序应该遵循哪些法律法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目前等级分为死亡事故、伤人事故和财产损失事故。 1. 死亡事故是指仅涉及人员死亡,或虽有人员死亡但同时造成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 2. 伤人事故是指仅涉及人员受伤,或虽有人员受伤但同时造成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 3. 财产损失事故是指仅涉及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 二、根据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程度和数额,交通事故可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 轻微事故:指一次造成轻伤1至2人,或财产损失不足1000元,或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的事故。 一般事故:指一次造成重伤1至2人,或轻伤3人以上,或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 重大事故:指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 特大事故:指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重伤11人以上,或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法律案的提出 (1)有权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案的主体有:全国人大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以及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代表联名。 立法法规定,向全国人大提出的法律案,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可以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经常委会会议审议后,决定提请全国人大审议。近年来,慈善法、民法总则、监察法都经常委会两次或者两次以上审议后,提请大会审议通过。 (2)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案的主体有:委员长会议、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以及常委会组成人员十人以上联名。 国家监察委员会成立后,应当考虑作为有权提出法律案等议案的主体。 2.法律案的审议 审议法律案,是立法程序中最重要的环节。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法律案的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和凝聚共识的过程。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法律案的程序。一是在会议举行前一个月将法律草案发给代表;二是在大会全体会议上听取提案人作关于法律草案的说明;三是各代表团全体会议或小组会议对法律草案进行审议;四是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即现行立法法所说的“法律委员会”,下同)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对法律案进行统一审议。 (2)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案的基本程序。一是在常委会会议举行的7日前将法律草案发给常委会组成人员;二是在常委会全体会议上听取提案人作关于法律草案的说明;三是常委会分组会议对法律草案进行审议,在此基础上,必要时可以召开联组会议进行审议;四是有关专门委员会对法律草案进行审议,提出审议意见,然后由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统一审议。 全国人大组织法、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和立法法规定了统一审议法律案的制度。由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和其他各方面的意见,进行统一审议后,向常委会提出修改情况的汇报或者审议结果的报告,并提出法律草案修改稿。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印发常委会会议。在法律案的审议过程中,法制工作委员会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各方面的意见,对法律草案进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的修改建议稿,提交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统一审议。实践证明,这个制度既有利于对法律案所涉及的专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也有利于统一立法技术规范,统一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维护法制的统一。 立法法规定了对法律草案的“三审制”。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一般应当经三次常委会会议审议后再交付表决。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和实践中的做法,对属于调整事项较为单一或者部分修改的法律案,如果各方面意见比较一致的,也可以经一次会议审议后即交付表决,关于法律问题的决定和“打包修改”的法律案等通常都是一审通过,有的可以经两次会议审议后交付表决。如果法律案经常委会三次会议审议后,仍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可以暂不付表决,交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一步审议。比如,常委会对物权法草案审议了7次才提交大会审议,行政强制法草案审议了6次,证券法草案审议了5次,食品安全法、监督法、环境保护法、预算法等法律草案审议了4次。此外,法律案经审议之后,因各方面对制定该法律的必要性、可行性等存在较大分歧搁置审议满两年的,或者因暂不付表决经过两年没有再次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审议的,由委员长会议向常委会报告,该法律案终止审议。 3.法律案的表决 列入全国人大会议审议的法律案,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宪法的修改,由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案,由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4.法律的公布 法律的公布,是立法的最后一道程序。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公布法律。签署公布法律的主席令,载明该法律的制定机关、通过和施行日期。
行政处罚的原则是由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时必须遵守的准则。具体有法定原则、公正公开原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和无救济即无处罚原则。
-
工伤赔偿应遵循哪些法律程序
民工申请工伤赔偿需要走下列法律程序: 1、先进行工伤认定; 2、工行认定完毕之后,需要申请伤残鉴定; 3、然后就是申请工伤保险待遇; 4、工伤保险行政部门下发工伤待遇。
2020.03.20 142 -
现场勘验应遵循哪些法定程序
(1)侦查人员接案后应迅即赶到现场,并保护好现场。 (2)勘验现场的侦查人员,必须持有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 (3)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在侦查人员主持下参加勘验。 (4)勘验现场应当邀请两名与案件无关、
2024.05.23 28 -
交通事故调解应遵循什么程序
调解交通事故应按以下程序: 1、当事人达成一致,共同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的调解申请; 2、达成调解一致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 3、未达成调解一致的,可以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或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020.10.30 95
-
听证程序应遵循哪些规定
1、行政处罚中听证程序适用情形: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行政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
2022-12-02 15,340 -
通缉应当遵循哪些程序
通缉是指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通令缉拿应当逮捕而在逃的犯罪嫌疑人归案的一种侦查行为。 根据刑事诉讼法及公安部《规定》的有关规定,通缉应当遵守下列程序:。
2022-07-10 15,340 -
现场勘验应遵循哪些法定程序
(1)侦查人员接案后应迅即赶到现场,并保护好现场。 (2)勘验现场的侦查人员,必须持有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 (3)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在侦查人员主持下参加勘验。
2023-06-05 15,340 -
交通事故案件中,法院调解被告应遵循的程序
在交通事故中,当被告需要应对调解时,应当积极配合,这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气氛和维护双方关系。 交通事故法院调解程序如下: 1. 调解申请:若赔偿权利人和义务人一致请求调解,且在申请书中对检验、鉴定或交
2024-11-29 15,340
-
01:20
行使合同解除权要遵循哪些程序行使合同解除权要遵循以下程序: 1、解除权的行使应遵守合同解除的条件,即符合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条件。只有在出现了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在合同中事先约定的解除条件情况下,一方才可以行使解除权,而不必征得对方同意; 2、应当通知对方; 3、解
627 2022.10.08 -
01:06
交通违法处理程序规定车辆违法处理程序的规定如下: 1、准备材料。如果只是被电子眼拍照,只拿行驶证就可以;如果是超速违章,要准备行驶证、驾驶证及各自的复印件一份; 2、去车管所。准备好材料后,去车管所查一下是不是真的违章了,看看照片,然后填写确认书; 3、交罚款
3,007 2022.04.17 -
01:17
违章建筑拆除程序法律规定违章建筑拆除程序法律规定如下:1、征收房屋的时候,对违反城乡规划的违法建筑、构筑设施,可以强制拆除;2、违法建筑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没有产权证,不等于就是违法建筑。有些地方,即便是违法建筑,也要进行适当的补偿。因为有些违法建筑形成是有一定历
2,14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