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长期转包发包方是否可以收回土地?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承包方长期不耕种土地,发包方一般无权收回土地。但如果其所承包地的是耕地,并且连续两年弃耕抛荒,发包方就可终止与承包人签订的承包合同,并收回承包耕地,之后再进行统一安排。
承包期内,进城务工人员对承包的土地只要没有发生连续两年弃耕抛荒的情形,发包方就无权收回承包地。 由于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大部分地区经济比较落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仍不够发达。很多农民难以完全实现非农就业,对土地的依赖性比较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土地仍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和主要的生活来源。因此,必须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不得随意收回和调整农民的承包地。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7条和第28条是就能否收回和调整承包地的具体规定。该法第27条第1款规定:“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这一规定对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的规定,承包期内,只有存在“村民连续二年弃耕抛荒”“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已婚妇女在婆家和娘家都取得承包地”“承包方自愿交回承包地”等情形时,发包方才有权收回承包地。换言之,在承包期内,除了法律对承包地的收回有特别规定外,无论承包方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如承包方家庭中一人或者数人死亡,子女升学,参军或者在城市就业,承包方在农村从事各种非农生产,进城务工等,只要作为承包方的家庭还存在,并继续进行农业经营,发包方就不得收回其承包的土地。
-
农户撂荒土地是否能被发包方收回
农户撂荒土地一般不能被发包方收回。承包期内,农户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可以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允许其依法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户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撂荒土地的,应当将承包地交回发包方。
2020.12.16 150 -
承包期内发包方能收回土地吗?
承包期内,发包方在以下情况下可以收回承包土地: 1、村民连续二年弃耕抛荒的; 2、承包方全家均已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 3、已经结婚的妇女在婆家和娘家都取得承包地的; 4、承包方自愿交回所承包的土地的。
2020.08.31 114 -
土地撂荒发包方可以收回吗
土地撂荒之后发包方也不可以收回。土地在承包期限内,发包人即没有收回土地的权利。同时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承包期内,承包方交回承包地或者发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地时,承包方对其在承包地上投入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
2020.03.05 196
-
农村土地是否可以转包
1、农村土地不能转让,但土地转包法律是允许的。土地承包法第十条规定,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2、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
2022-06-25 15,340 -
承包期内将承包土地交回发包方后是否可以收回
《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承包期内,承包方可以自愿将承包地交回发包方。承包方自愿交回发包方的,应当提前半年以书面形式通交回土地不符合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九条的,不得认定其自愿交回。因此,法律对承包方在
2022-03-10 15,340 -
农村承包土地是否可以转让
1、土地承包权是可以转让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
2022-10-13 15,340 -
土地长期转包能收回吗? ? ?
看具体情况定。首先要看转包的手续是否合法有效,按规定,转包土地应当经村委会同意并报批。如果未经以上程序,则转包合同是无效的,你随时可以要求拿回土地,但应赔偿对方因此造成的损失。如果程序无问题,而只有在
2022-05-31 15,340
-
01:46
农村承包土地是否可以继承
农村承包土地的收益可以继承。农村土地承包分为“家庭承包”和“其他方式的承包”两类。“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该承包经营权属于农户家庭,可以在家庭成员间继承,但家庭成员全部死亡,则该土地承包经营权消灭。“其他方式的承包”是指
3,351 2022.05.11 -
01:35
什么是农村土地承包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1条和第2条规定,为了巩固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维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
4,023 2022.04.15 -
01:12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期限有多久
农村进行土地承包是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经营,这样子不仅可以让土地发挥最大的利用价值,而且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是一项双赢的政策。土地承包期限具体多久,是根据土地承包的用途决定的。承包的土地用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
2,30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