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取贷款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具体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骗取贷款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具体有:主体要件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个人或者单位;主观要件是行为人是直接故意,出于获取利润的目的;客体要件是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客观要件是行为人实施了欺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骗取贷款这一行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第一款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骗取贷款罪构成要件如下: 1、骗取贷款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都可以构成本罪。 2、主观方面是故意。 3、客体是破坏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 4、客观方面是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
-
贷款诈骗罪的具体构成要件有哪些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双重客体,既侵犯了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对贷款的所有权,还侵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具有比一般诈骗行为更大的社会危害性。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
2020.08.18 154 -
构成骗取贷款罪的要件有哪些
骗取贷款罪的构成要件: 1、骗取贷款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可以构成本罪; 2、主观上是故意的; 3、破坏国家金融管理秩序; 4、客观方面是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
2022.04.14 376 -
骗取贷款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
骗取贷款罪的犯罪构成如下: 1、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2、本罪在主观上由故意构成,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的人,单位也可构成本
2020.07.24 146
-
骗取贷款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具体有哪些?
骗取贷款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具体有:主体要件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个人或者单位;主观要件是行为人是直接故意,出于获取利润的目的;客体要件是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客观要件是行为人
2022-06-01 15,340 -
骗取贷款罪具有哪些构成要件
骗取贷款罪的构成要件:主观方面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不要求具有特定目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第一
2022-05-25 15,340 -
贷款诈骗罪具体构成要件有哪些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双重对象,既侵犯了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所有权,又侵犯了国家金融管理制度,比一般诈骗更具社会危害性。 (二)客观要件;本罪客观上表现为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方式诈骗
2021-11-22 15,340 -
诈骗罪具体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犯罪对象仅限于公私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的非法利益。 2、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骗术,即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财物所有人、管理人信以为真,“自愿地”交出财物的行
2022-05-26 15,340
-
01:13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依据刑法规定,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有以下四个方面: 1、客体要件,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且是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针对其他非法利益,例如人身利益不是诈骗罪的客体要件。 2、客观要件,诈骗罪客观要件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
5,396 2022.04.15 -
01:08
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合同诈骗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或者履行合同过程中,使用欺骗手段,如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骗取合同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客观方面,要求行为主体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实施欺骗手段,骗取对
555 2022.04.17 -
00:49
非法集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按照四要件构成理论,非法集资的构成要件有: 1、主观上出于故意。过失不可能构成这类犯罪; 2、主体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个人; 3、客体上侵犯违反了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 4、客观上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司法解释,违反
1,91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