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规定,对劳动法的60天有没有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应当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现在60天的时效已经不适用了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旷工是职工在正常工作日不请假或请假未批准的缺勤行为。根据法律规定,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关于旷工几天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单位可以制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在实际操作中,通行的标准是以旷工3天作为可解雇的尺度。如果用人单位在规章制度中规定员工连续旷3天可解雇,且该规章制度经过民主程序制定并已告知员工,则法院会支持。
《劳动法》没有规定迟到怎么扣工资。对迟到工资的具体扣发,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可由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规定。但是用人单位不能以此为理由随意克扣员工工资。
-
劳动法有没有规定男方的陪产假是几天
男性的陪产假根据各个地方的社保政策而不同,对于男性的护理假,长则30天,短则只有7天,而男方的护理假和女方的产假同样的也是属于正常出勤,工资及奖金的发放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并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甚至有些公司的陪产假只有3天
2020.01.31 114 -
劳动法对劳动时间有怎样的规定
工作时间为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一致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
2020.12.11 308 -
劳动法规定的产假有多少天
《劳动法》没有规定产假的天数,产假天数: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2020.03.22 131
-
劳动仲裁的有效期为60天吗
1.因工负伤待遇发生的纠纷,属于劳动争议,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前置条件,即未经劳动仲裁的劳动争议案件,人民法院是不会受理的。 2.劳动仲裁的时效为发生争议后的60天内,你的兄弟可以在事发后的60天
2022-06-23 15,340 -
劳动法有没有规定请假一天扣一天工资的规定?
劳动者请病假一天的,如果劳动者能够提供医院的住院证明和诊断证明的,用人单位是不能克扣其病假期间工资的,如果用人单位无故克扣其病假期间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举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
2022-08-03 15,340 -
劳动仲裁的时效为60天
劳动仲裁时效从60天延长到一年,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指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的一天。
2021-11-03 15,340 -
劳动法对辞职有没有规定
1、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
2022-03-22 15,340
-
01:11
劳动法经济补偿金的规定
经济补偿金,指的是用人单位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时,给予员工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金一般发生在劳动关系终止或解除后,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一次性向员工支付经济上的补助。又可以被称为“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金按照员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
8,988 2022.05.11 -
01:05
劳动争议管辖法院的规定
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劳动争议实行仲裁前置程序,应当先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受案范围是中国境内的企业和职工
2,336 2022.04.17 -
01:17
民法典对离婚的新规定有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离婚的相关规定, 1、夫妻双方如果是自愿离婚,应该签订书面的离婚协议,并需要双方亲自至民政局申请离婚登记,其中,离婚协议应该明确约定双方属于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以及对子女的抚养、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及债务处理等事项
3,847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