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契税和维修基金怎么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商品房销售时,购房者和售房单位应当签订相关维修基金交付协议,购房者应当按照购房款2-3%的比例向售房单位缴纳维修基金。售房单位收取的维修基金属全体业主共同所有,不计入住宅销售收入。维修基金的使用条件:1。维修基金只能在保修期满后对物业公共部位、共用设施和设备进行大修、更新和改造。具体业主按照投票权确定的标准分担费用比例。2、维修基金闲置时,除购买国债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基金外,禁止挪作他用。3、特殊使用:(1)物业管理公司可以从维修基金中暂借相当于一个月的物业日常维修和更新费用的备用金;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2)房屋需要大修或专项维修。更新的,可以提取施工合同约定的预付款,但最高预付款不得超过工程款总额的30%。(3)业主委员会可以在物业管理企业的账户上保留相当于一个月活动经费的备用金,业主大会另有决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细则》第五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当前我国对于契税的征收标准为3%-5%,各地区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在此范围内规定具体的征收标准。 一般情况下,公共维修基金的收取标准由当地的房地产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确定,是按照购房者的总购房款的2%~3%比例缴纳。
契税和维修基金分别是契税的计算公式为计税额乘以税率;维修基金的计算公式为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成本价乘以比例乘以面积。契税的税率根据我们购买的房子类型有关。不同城市的契税、公共维修基金的政策是不一样的,具体如何收费大家可咨询当地房管局工作人员。
-
契税维修基金怎么算?
1、契税的计算公式为:计税额*税率;维修基金的计算公式为: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成本价*比例*面积。 2、契税的税率根据我们购买的房子类型有关。 3、不同城市的契税、公共维修基金的政策是不一样的,具体如何收费大家可咨询当地房管局工作人员。
2020.06.29 842 -
交房时的契税和维修基金怎么算
交房时的契税和维修基金计算如下:契税按照成交价的3—5%的比例交纳,维修基金按购房款2-3%的比例交纳,或者参考总房价按当地住宅建筑安装工程每平方米造价的5%至8%交纳。
2020.10.16 210 -
契税和维修基金怎么缴
契税由人民政府在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的幅度内按照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并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备案。维修基金按照所拥有物业的建筑面积计算,数额为当地房改成本价的百分之二。
2020.08.15 198
-
契税和维修基金怎么算
大修基金: 首期专项维修资金的交存数额为:多层住宅(7层以下,不配备电梯的):60元/平方米;多层住宅(配备电梯的):90元/平方米;小高层、高层住宅(7层以上,含7层):145元/平方米。 契税:
2022-03-28 15,340 -
契税和维修基金怎么算?
契税:分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两种房本面积140米以上容积率1.0以下成交价格是市价的1.2倍以上均为非普通住宅契税缴百分之三其他按百分之一点五算。公共维修基金:《住房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
2022-05-10 15,340 -
买房契税和维修基金怎么收取
新房需要缴纳的主要是契税、维修基金,根据是否首次购房、评估价、面积等情况,对照看看如下: 1、测绘费1.36元/平方; 2、评估费0.5%(评估额,允许浮动); 3、契税评估额初次90平内1%、90平
2022-03-15 15,340 -
契税维修基金怎么算
1、契税:中心城区别墅类(含单体、联体)契税按4%征收;普通住房标准为按1.5%征收。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契约按1%征收。2、住房维修基金:住宅维修基金按照2%标准交存,非住宅维修基金
2022-03-14 15,340
-
01:10
不交房屋维修基金后果是什么不交房屋维修基金将可能无法办理房产证。第一、商品住宅的业主、非住宅的业主按照所拥有物业的建筑面积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交存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数额为当地住宅建筑安装工程每平方米造价的5%至8%。第二、出售公有住房的,按照下
8,512 2022.04.15 -
01:11
公共维修基金有什么用公共维修基金又被成为“房屋维修基金或者是专项维修基金”,是专门用于小区物业区域内公共设施设备、公共建筑的维修养护的基金。公共维修基金由小区内业主缴纳至统一的专项账户,缴纳标准根据业主拥有的房屋面积计算。公共维修基金由业主委员会统一管理和使用
4,094 2021.04.25 -
01:01
买房契约怎么写在写买房契约时,要写清楚: 1、买卖双方的基本信息。出售方,简称甲方。买方,简称乙方。 2、标的物。如:甲方现有现房一套坐落于某地,愿意出售给乙方,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自愿达成买卖。 3、写明详细的条款内容,如:乙方在办理所有房屋证件过程中
4,637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