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中卖方能拒收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买卖合同中买受人在法律规定的情形下,可以拒收货物。根据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第六百一十条的规定,因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买受人可以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买受人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出卖人承担。第六百二十九条规定,出卖人多交标的物的,买受人可以接收或者拒绝接收多交的部分。买受人接收多交部分的,按照约定的价格支付价款;买受人拒绝接收多交部分的,应当及时通知出卖人。
《民法典》第六百一十条因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买受人可以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买受人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出卖人承担。《民法典》第六百二十九条出卖人多交标的物的,买受人可以接收或者拒绝接收多交的部分。买受人接收多交部分的,按照约定的价格支付价款;买受人拒绝接收多交部分的,应当及时通知出卖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买卖合同中买受人在法律规定的情形下,可以拒收货物。 根据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第六百一十条的规定,因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买受人可以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买受人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出卖人承担。 第六百二十九条规定,出卖人多交标的物的,买受人可以接收或者拒绝接收多交的部分。买受人接收多交部分的,按照约定的价格支付价款;买受人拒绝接收多交部分的,应当及时通知出卖人。
需要看卖方的逾期交货行为是否构成根本违约。如果构成,那么买方可以拒收;如果不构成,那么买方不可以拒收。因为拒收权是买方针对卖方违约行使的救济权利,只有卖方因为自身过错违反合同规定的交货义务,构成根本违约,买方才有权拒收货物。
-
买卖合同购受人能拒收货物吗
买受人能拒收货物。出卖人多交标的物的,买受人可以接收或拒绝接收多交的部分。出卖人少交标的物构成根本违约时买受人也才可以拒收货物,少交标的物不影响买受人实现合同目的时,买受人在收取标的物后可以通过要求出卖人承担继续履行、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此
2021.04.17 106 -
买卖合同买受人能拒收货物吗
买卖合同中买受人可以拒收货物。出卖人多交标的物的,买受人可以接收或拒绝接收多交的部分。出卖人少交标的物构成根本违约时买受人也才可以拒收货物,少交标的物不影响买受人实现合同目的时,买受人在收取标的物后可以通过要求出卖人承担继续履行、赔偿损失等
2021.04.21 138 -
拒收货后能以未签买卖合同为由拒付款吗
原则上来说,通过书面形式订立合同的,只要书面合同上面没有签字,合同就是不成立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合同也会成立。因此,收货后不能以未签买卖合同
2021.03.29 92
-
买卖合同中买受人能拒收货物吗
买卖合同中买受人在法律规定的情形下,可以拒收货物。根据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第六百一十条的规定,因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买受人可以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买受人拒绝接受
2022-05-25 15,340 -
卖方逾期买方能拒收吗?
卖方逾期交货买方可以拒收货物,因为卖方的行为已构成违约行为,如果卖方逾期交货是在买方催告履行期之后才履行交货,或逾期交货行为使得合同目的无法实现,买方可以解除合同。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规定,有
2022-06-07 15,340 -
卖方逾期买方能拒收吗
卖方逾期交货买方可拒收货物。事实上,卖方逾期交货,就是违约,而买方拒收货物的,就是要求解除买卖合同。因而,在买卖合同中,买方需要履行交付款项的义务,而卖方具有按时交货的义务。如果卖方没有按时交货的,即
2022-06-11 15,340 -
卖方逾期购买能拒收吗
卖方逾期交货买方可以拒收货物,因为卖方的行为已构成违约行为,如果卖方逾期交货是在买方催告履行期之后才履行交货,或逾期交货行为使得合同目的无法实现,买方可以解除合同。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规定,有
2022-06-03 15,340
-
01:09
买方逾期付款卖方可解除合同吗
我国法律没有对买方逾期付款时,卖方可以解除合同作出规定。所以,合同中没有约定卖方在这种情况可以解除合同的,那么买方逾期付款,卖方不能解除合同。 依据意思自治的原则,只要当事人意见达到一致,则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当
790 2022.04.17 -
00:52
法院传票可以拒收吗?
法院传票可以拒收。法律规定受送达人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人员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因受送达
6,406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