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民事诉讼的送达方式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人民法院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书,可以采用下列方式依照受送达人所在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中规定的方式送达;通过外交途径送达;(三)对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受送达人,可以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受送达人所在国的使领馆代为送达;(四)向受送达人委托的有权代其接受送达的诉讼代理人送达;(五)向受送达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立的代表机构或者有权接受送达的分支机构、业务代办人送达;(六)受送达人所在国的法律允许邮寄送达的,可以邮寄送达,自邮寄之日起满六个月,送达回证没有退回,但根据各种情况足以认定已经送达的,期间届满之日视为送达;(七)不能用上述方式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公告之日起满六个月,即视为送达。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根据受送达人所在国与我国缔结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规定的方式送达 2、委托我国驻外使、领馆代为送达 3、通过外交途径送达 4、向受送达人的诉讼代理人送达 5、向受送达人在我国领域内设立的代表机构或者有权接受送达的分支机构、业务代办人送达 6、邮寄送达 7、公告送达
直接送达又称交付送达,是指人民法院派专人将诉讼文书直接交付给受送达人签收的送达方式。直接送达是送达方式中最基本的方式,即凡是能够直接送达的,就应当直接送达,以防止拖延诉讼,保证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在一般情况下,受送达人是公民的,由该公民直接签收;该公民不在时可交由与其同住的成年家属签收。但是,在离婚案件中,本人不在,如果家中没有其他成年家属,只有对方当事人的,不宜采用由对方当事人签收的方法,因为双方有利害关系;受送达人是法人的交由其法定代表人或者该法人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是其他组织的交由其主要负责人或者该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
-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涉外送达方式有哪些
人民法院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书,可以采用下列方式: (一)依照受送达人所在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中规定的方式送达; (二)通过外交途径送达; (三)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受送达人所在国的使领
2020.02.08 200 -
涉外离婚诉讼送达方式有哪些
涉外离婚诉讼可以采用直接送达、留置送达、电子送达等方式送达;当事人在国内没有住所地的,可以通过外交途径、国际条约中规定的方式等送达;无法采取以上办法送达的,可以采用公告送达,自公告之日起满三个月,视为送达。
2020.12.01 144
-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涉外送达方式
在国内有住所的,可以直接送达。人民法院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书,可以采用下列方式:(一)依照受送达人所在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中规定的方式送达;(二)
2022-09-04 15,340 -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域外送达方式有几种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域外送达方式是民事诉讼法第267条规定的,有八种。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七条人民法院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书,可以采用下列方式:(一)依照受送达人所在国与中
2022-03-12 15,340 -
涉外文件送达方式有哪些民事诉讼法律
涉外法律文书的送达不同于国内法律文书的送达方式,具体有以下七种送达方式:1。按照受送达人所在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共同参与的国际条约规定的方式送达;2、通过外交途径送达;3、对于具有中国国籍的受送
2021-12-01 15,340 -
涉外民事案件送达书的送达方式有哪些?
1、关于涉外案件文书送达规定: (一)依照受送达人所在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中规定的方式送达; (二)通过外交途径送达; (三)对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受送达人,可以委托中华人
2022-05-15 15,340
-
01:26
法院传票送达方式有哪些种类
法院传票的送达方式一般是依据刑事诉讼法或民事诉讼法等程序法规定的送达方式进行送达,送达方式法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1、直接送达:是指法院通过工作人员将法律文书或传票直接送达到收件人手中,不通过别人转交或其他环节。送达回证由当事人直接签字。
1,620 2022.04.15 -
01:28
怎么确定涉外诉讼管辖
涉外诉讼的管辖可以通过我国涉外民事诉讼管辖的原则进行确定。 一、基本原则: 1、诉讼与法院所在地实际联系的原则。凡是诉讼与我国法院所在地存在一定实际联系的,我国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2、尊重当事人的原则。无论当事人一方是否为中国公民、法人和
1,801 2022.04.17 -
00:58
民事承担的责任方式
民事承担的责任方式,具体如下:1、停止侵害;2、排除妨碍;3、消除危险;4、返还财产;5、恢复原状;6、修理、重作、更换;7、继续履行;8、赔偿损失;9、支付违约金;10、消除影响、恢复名誉;11、赔礼道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
2,425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