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劳动改造是否有报酬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监狱中进行劳动改造的犯人通常没有薪资待遇。在我国,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能够获得报酬,而其他类型的罪犯则需要依靠监狱劳动改造。 根据《刑法》第四十三条,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可以获得报酬,这一点在《刑法》第四十六条中有明确规定。 《刑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其他执行场所进行劳动改造。对于有劳动能力的犯罪分子,监狱应当保证其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六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三条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监狱劳动改造具体内容是组织服刑人员进行生产劳动。监狱不同,劳动的内容也不相同,监狱民警会根据罪犯的特长,给罪犯安排劳动任务,例如电工、车工、铣工、钳工、木工、瓦工等等。监狱对服刑人员的改造主要是监管教育改造和劳动改造。监狱对罪犯应当依法监管,根据改造罪犯的需要,组织罪犯从事生产劳动,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技术教育。
监狱对罪犯应当依法监管,根据改造罪犯的需要,组织罪犯从事生产劳动,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技术教育。 因大多数服刑人员以不劳而获而走上的犯罪道路,因此,监狱组织服刑人员以劳动为主,通过劳动改造矫正恶习,使其将来能够自食其力,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至于劳动内容,有工厂,有农场,从2005年以来为确保安全,基本都在狱内进行简单粗放的手工加工操作。
-
监狱劳改工资是否承担
监狱劳改没有工资。《刑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因此,原则上罪犯参加劳动是其法定义务,具有无偿性,是改造的重要内容。但惩罚和教育相结合
2020.12.03 220 -
伪造学历付出劳动是否应获报酬?
当事人伪造学历付出劳动的,应当获得相应的报酬。报酬是在用人单位将劳动者应得的工资进行结算后发,报酬的总数额应当按照劳动者在单位的实际用工天数计算。劳动者伪造学历,使劳动合同无效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2020.02.14 125 -
-
监狱的劳改犯要劳动报酬吗
劳动报酬是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最主要的一项收入,目的是为了鼓励罪犯在服刑期间能通过自己双手的努力,养活自己,使得罪犯能积极参加劳动改造,以此改变自己原先好吃懒做的行为。劳动报酬的发放是根据监狱制定的相关
2022-10-07 15,340 -
监狱里的罪犯需要参加监狱组织的生产劳动,有报酬吗有报酬吗?
监狱里的罪犯需要参加监狱组织的生产劳动,是有报酬的。我国监狱对罪犯组织生产劳动的是改造罪犯的需要,通过劳动生产矫正其不劳而获的恶习,并培养其掌握生产技能,为出监后谋生创造条件,因此,属于强迫性质,与社
2022-02-07 15,340 -
监狱劳动改造如何减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有期徒刑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符合减刑条件的,减刑幅度为: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的,一次减刑一般不超过一年有期徒刑;确有悔改
2023-06-11 15,340 -
在监狱干活劳动报酬怎么算
在监狱干活有劳动报酬,但对罪犯的劳动报酬支付不受劳动法规调整,适用《监狱法》等专门的规定。《监狱法》第七十二条监狱对参加劳动的罪犯,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报酬并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广东省监狱管理
2022-03-04 15,340
-
01:03
劳务报酬怎么申报个税劳务报酬申报个税的流程如下: 1、纳税人到办税服务厅申报纳税窗口领取《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2份并填写,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办理个人所得税纳税年度申报的,领取《个人所得税申报表》2份并填写; 2、纳税人持上述办理材料,到办税服务厅申报
13,742 2022.04.17 -
01:22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标准为: 1、用人单位或个人,通过逃匿、或转移财产等方式,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在有能力支付的情况下,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2、未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金额较大;3、经过有关政府部门的强行要求,企业仍拒绝支付劳
4,871 2022.04.17 -
01:13
监狱假释是什么意思假释,是指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患有严重疾病或确有悔改表现,认为其不至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此外,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如果再犯新罪的,
4,08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