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死缓期间,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为故意犯罪,应该如何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犯有故意犯罪,其处理方式将根据其具体情况而定。如果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且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那么二年期满后,将被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后,将被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且查证属实,最高人民法院将核准执行死刑。 判处死缓的条件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一般应具备以下情节: 1. 民愤不是极大的; 2. 犯罪分子已投案自首或 有立功表现; 3. 共同犯罪中有多名主犯,其中首要分子或罪行最为严重的罪犯已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其他主犯不具有最严重罪行的; 4. 犯罪分子智力发育不全,属于有限责任能力的; 5. 由于被害人的明显过错,引起罪犯一时激愤而杀人的; 6. 犯罪分子出于义愤而杀人的; 7. 其他特殊应当留有余地情形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出现“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如何认定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又称嫌疑犯、嫌犯、疑犯,是指对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人,在检察机关正式向法院对其提起公诉以前的称谓。犯罪嫌疑人和罪犯不同,依无罪推定的原则,除非经审判证明有罪确定,犯罪嫌疑人是无罪的。 又称嫌犯,罪嫌。指犯罪侦查机关的侦查对象或者被侦查线索初步确定的怀疑对象。犯罪嫌疑人必须是特定的人,对尚未找到的和身份未确定的犯罪实施者不能称为犯罪嫌疑人。在刑侦实践中,犯罪嫌疑人可能被不在场证据和其他科学证据排除嫌疑。刑事侦查终结后受到刑事指控的犯罪嫌疑人称为刑事被告人。 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侦查机关负责入、案件侦查人员、鉴定人、翻译人员回避。 犯罪嫌疑人的界定 由于我国法律至今未对“犯罪嫌疑人”作出明确的界定,相关司法解释对此也没有具体的说明,因而无论理论界还是实务界,每个人对“犯罪嫌疑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有人甚至错误地将其与“嫌疑人”混为一谈。因此,为科学界定“犯罪嫌疑人”,有必要首先来了解什么是“嫌疑人”。 嫌疑人的界定 关于“嫌疑人”的概念,不但我国现行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中没有规定,在学术界也很少有人对其作出明确的界定。笔者认为,嫌疑人,是指因某种迹象与案件有关,有犯罪可疑的人。这里的“某种迹象”通常是指具备某种条件,例如,和死者认识、有仇、有矛盾、有积怨、有经济往来,与目击者描述的作案人长得像,具备作案因素,有作案条件,持有赃物,等等。根据某人是否具备某种条件来确定其是否为嫌疑人。确定嫌疑人的条件主要有: 1.作案时间。作案时间是指作案人实施犯罪活动从开始到结束的持续时间。任何人作案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如果不具备作案时间,就可以排除其直接实施犯罪的嫌疑。因此,作案时间是确定嫌疑人的一个基本条件。 2.作案空间。作案空间是指作案人进行犯罪活动所涉及的地点和场所。任何案件都有一定的空间,离开空间的案件是不存在的。在发案时间内,是否进入与案件有关的空间,是确定嫌疑人的一个重要条件。 3.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作案人与案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案件的发生往往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只不过有的因果关系比较明显,有的因果关系不太明显。因此,因果关系也是确定嫌疑人的一个重要条件。 4.作案工具。作案工具是指作案人进行犯罪活动时所使用的器具、物品。作案人进行犯罪活动时,往往要使用一定的工具,这些工具大多具有一定的行业性或地区性,有的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专门知识、技能。因此,作案工具也是确定嫌疑人的一个重要条件。 5.赃物。赃物是指作案人通过实施犯罪活动所获取的物品。某人持有赃物,往往与案件有关联。因此,有些案件,尤其是侵财型案件,应把赃物作为确定嫌疑人的一个条件。 6.痕迹物证。痕迹物证是指与犯罪活动有关的各种痕迹和物品。与犯罪活动有关的痕迹和物品,通常能反映出作案人的个人特点以及物品的特征。因此,痕迹物证是确定嫌疑人的条件之一。 7.特殊技能。特殊技能是指作案人进行犯罪活动时具有的不同于普通人的技术、能力。如利用绘图、刻印技术伪造货币、有价证券、印章、票证,利用爆破技术爆炸杀人等。有些案件,应把特殊技能作为确定嫌疑人的一个条件。 8.体貌特征。体貌特征是指作案人的人身形象和特点。它包括作案人的性别、年龄、身高、口音、发型、面部特征、行走姿式以及穿着式样、颜色等。有些案件,作案人体貌特征给被害人或目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可将作案人的体貌特征作为确定嫌疑人的一个条件。 9.知情。知情是指作案人在实施犯罪前,了解和知道现场、侵害对象等情况。有些案件,在现场上能反映出作案人对现场的进出口、财物存放、保管、安全防范情况以及被害人的生活规律等十分熟悉,说明作案人知情,可作为确定嫌疑人的一个条件。 10.反常。反常是指作案人作案前后违反常规的表现或状况。一些作案人在作案前后常常表现出语言、行为等方面的反常,或者在案发前后经济状况差别巨大等。有些案件,反常可以作为确定嫌疑人的一个条件。 此外,有些案件经过现场勘查或运用其它侦查措施之后,推断出作案人具有的心理特征、嗜好怪癖、交往关系、需求特征等,也可以作为确定嫌疑人的条件。总之,某人具备上述条件之一,可以将其确定为嫌疑人。当然,有的嫌疑人可能同时具备上述两个或多个条件。
-
如何处理外籍犯罪嫌疑人
对外籍犯罪嫌疑人的处理:适用我国刑法的规定,由我国法院进行审理,如果是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由外交途径解决。依据我国属地管辖原则,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刑法。
2020.12.24 188 -
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应当注意的事项
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应当注意的事项有: 1、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应当遵守羁押场所依法做出的有关规定; 2、不得为犯罪嫌疑人传递物品、信函; 3、不得将通讯工具借给犯罪嫌疑人使用; 4、不得对案件进行调查,不得会见证人、被害人; 5
2022.12.14 44 -
犯罪嫌疑人的随身物品如果处理
警察带走违法或犯罪嫌疑人之后,随身物品应由警方暂时保管。如果查明其没有违法犯罪的行为或者决定免于处罚的,物品会当场交还。如果需要行政拘留或者刑事拘留的,物品会由拘留所或者看守所统一保管。
2020.12.19 1,465
-
犯罪嫌疑人在判缓刑期间再犯罪如何处理?
缓刑期间又犯罪的撤销缓刑,将以前的刑期和新罪的刑期被告数罪并罚,缓刑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刑法
2022-08-03 15,340 -
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被判死刑的罪犯如果故意犯罪,应该如何处理?
在死缓期间,如果被判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故意犯罪,其处理方式如下: - 如果在死缓期间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后,将会被减为无期徒刑。 - 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后,将会被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
2024-12-27 15,340 -
关于故意杀人罪,如何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寻求合法辩护?
一、刑事案件收费标准根据各办案阶段确定,具体如下: 1. 侦查阶段,每件收费为2000元至10000元。 2. 审查起诉阶段,每件收费为2000元至10000元。 3. 一审阶段,每件收费为4000元
2024-12-12 15,340 -
犯罪嫌疑人被宣告失踪或死亡的犯罪嫌疑人被宣告死亡的,会怎么处理
1、犯罪嫌疑人被法院宣告失踪或死亡的,不会因此而免除犯罪嫌疑人应负的刑事责任。并且被宣告死亡并不表示犯罪嫌疑人已经真正死亡,所以刑事侦查机关应继续侦查,采取通辑等措施进行抓捕。2、如果被宣告失踪或死亡
2022-03-04 15,340
-
01:46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区别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有三点区别,具体如下: 1、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都是在刑事诉讼中被刑事追诉的人,二者的区别在于犯罪嫌疑人只存在于公诉案件的侦查阶段和审查起诉阶段,而被告人则既存在于公诉案件也存在于自诉案件,并且都是存在于审判阶段。 2、犯罪
1,189 2023.01.04 -
01:28
犯罪嫌疑人保释金要多少犯罪嫌疑人保释金要视情况而定: 1、采取保释金形式取保候审的,保释金的起点数额为一千元; 2、综合考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情节、性质,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经济情况,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确定收取保证金
8,683 2022.11.23 -
01:18
故意杀人罪是结果犯吗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杀害他人的行为。故意杀人罪是实害犯,也就是说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所以,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段,
2,83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