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租房可以租多长时间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公租房和廉租房是不一样的,廉租房只要条件符合,可以长久的一直居住,但是公租房是不能一直进行租赁的。 2、公租房是保障房的一种,保障中低收入家庭有房住,目前,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将实行定期复核制度。市住房保障机构定期组织联审单位对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家庭进行复核。 经复核,符合条件的家庭可以继续享受保障,不符合条件的家庭将被取消保障。 3、公租房租期确实有一定年限。合同期满需要续租的保障家庭,可以重新申请,但应在合同期满前3个月,经审核符合条件后重新签订租赁合同。 而新就业职工承租的公租房租期不应超过5年,期满后不再续租,领取租赁补贴的新就业职工,领取满5年后补贴终止。
《商品房租赁管理办法》第十条,承租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租赁用途和使用要求合理使用房屋,不得擅自改动房屋承重结构和拆改室内设施,不得损害其他业主和使用人的合法权益。 承租人因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承租房屋和设施损坏的,承租人应当负责修复或者承担赔偿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公租房和廉租房是不一样的,廉租房只要条件符合,可以长久的一直居住,但是公租房是不能一直进行租赁的。 2、公租房是保障房的一种,保障中低收入家庭有房住,目前,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将实行定期复核制度。市住房保障机构定期组织联审单位对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家庭进行复核。 经复核,符合条件的家庭可以继续享受保障,不符合条件的家庭将被取消保障。 3、公租房租期确实有一定年限。合同期满需要续租的保障家庭,可以重新申请,但应在合同期满前3个月,经审核符合条件后重新签订租赁合同。 而新就业职工承租的公租房租期不应超过5年,期满后不再续租,领取租赁补贴的新就业职工,领取满5年后补贴终止。
-
公租房可以住多长时间
第一、公租房最长的居住年限为5年;第二、公租房一旦入住不允许转借和转租,否则相关部门将会收回房屋所有权;第三、公租房只能租用,不允许出售和交易;第四、租赁期届满后,承租人需要续租的,应当向主管部门提出续租申请;第五、租房者居住年满5年后拒不
2022.05.11 1,359 -
-
济南公租房租住多长时间可以续租?
济南公租房租赁期限是最短1年,最长不超过5年,期满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续租。根据有关规定,期满想续租的承租家庭可在租赁期满前3个月向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相关管理部门联合复审。符合条件且未违约的,准予续租;不符合条件或有违约行为且不纠正的,管理部
2020.11.09 201
-
需要公租房多长时间申请?公租房可以租多长时间?
现在公租房申请审核采取‘三审三公示’的模式,街办、区、市三级部门都要进行审核和公式,每个流程大工作时限为15日,也就是快要90天才能有终公示结果。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可能长要半年以上的时间
2022-07-26 15,340 -
公租房可以租住多长时间
公租房不能一直租。公租房远低于百货公司价格的房租,在现在的情况下,公租房僧多粥少,公租房的条件也很严格。公租房以五年为期限,租户购买改善住宅时,可以退还公租房。或者业主租赁5年后,可以以成本银行的利息
2021-10-01 15,340 -
租房可以租多长时间
1、租房子最多可以租20年的时间。租赁房屋的年限一般由双方协商确定,租赁期限六个月以上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租房合同,当事人签订的租房合同所约定租赁期限不得超过20年,超过20年的租赁期限无效。 2、
2022-11-10 15,340 -
公租房一年可以租多长时间
公共租赁住房全称公共租赁住房,是指由国家提供政策支持,社会各主体通过新建或其他方式筹集住房,专门为中低收入群体租赁住房的经济适用住房,是国家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租赁住房能住多久是人们更关心
2021-11-26 15,340
-
01:01
外地人可以租公租房吗外地人可以租公租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可知,外地人只要符合申请条件,就能申请公租房,具体条件如下:1、在本地无住房或者住房面积低于规定标准;2、收入、财产低于规定标准;3、申请人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在本地稳定
4,727 2022.04.17 -
01:34
租赁合同纠纷诉讼时效有多长时间租赁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当然,诉讼时效中,还有中止和中断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在诉讼时效期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为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诉讼时效的
1,924 2022.04.15 -
01:18
什么条件可以申请公租房和廉租房公租房和廉租房是政府面对低收入群众的一项福利性住房政策,申请廉租房的条件如下: 1、户口需要在申请地,即申请人具有5年以上当地城市常住户口; 2、申请人必须向民政部门提交低收入家庭认证申请,必须是是当地民政部门认定的低收入家庭或最低收入家庭
4,54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