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遂犯故意杀人罪判多少年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具体的案件量刑需要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各项证据和被告人的具体情节,依法进行量刑。第20条第2项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较既遂犯从轻处罚或减轻处罚。扩大资料杀人未遂分类:1、对象不得犯:例如杀人未成,故意被称为杀人未遂,对象不得犯的未遂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2、手段不能犯:包括使用的工具在内不能达到死亡的效果,不影响故意杀人未遂的定罪,只影响量刑。3、客观不能犯:客观不能达到致死效果,不影响故意杀人未遂的定罪,只影响量刑。4、主观认识错误:自己的判断错误,故意杀人未遂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5、能犯的未遂,实际上有可能达到既遂的未遂,也有可能达到既遂,但除了意志之外,没有既遂,是能犯的未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故意杀人未遂判多少年要根据犯罪情节、犯罪嫌疑人的悔罪程度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比照既遂从轻、减轻处罚。 既遂的会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行为人故意实施杀人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在实施故意杀人行为过程中,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使得犯罪未能得逞的,将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犯,量刑时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故意杀人未遂判多少年
故意杀人罪是实害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由于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杀人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段,都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 故意杀人
2020.11.15 187 -
故意杀人未遂罪能判多少年
应当在3年10年之间量刑。故意杀人未遂的,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即应当比既遂的刑罚更低,没有谅解书,应按照情节较轻的刑罚来判,即应当在3年10年之间量刑。
2020.07.01 279 -
故意杀人未遂判多少年
对于未遂犯,比照既遂犯量刑情况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故意杀人致死的,处死刑、无期徒刑、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量刑幅度在三到十年。这里的情节较轻可以是行为人的主观动机恶性不强等。而故意杀人未遂的,在上述量刑幅度基础上,可
2022.04.12 1,355
-
故意杀人未遂罪判多少年
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十三条【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
2021-01-11 15,340 -
故意杀人罪未遂判多少年?
故意杀人犯罪未遂的判刑标准没有明确规定,但故意杀人未遂的量刑比犯罪既遂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
2022-05-20 15,340 -
故意杀人罪未遂判多少年
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十三条【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
2022-05-31 15,340 -
故意杀人罪未遂判多少年?
故意杀人未遂,是指故意的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由于行为人的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故意杀人未遂仍按故意杀人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比照既遂从轻处罚,具体如何判决还要根据具体案情分析。根据《刑法》第
2022-07-11 15,340
-
01:23
故意杀人犯判多少年故意杀人罪这个罪名是由《刑法》第232条规定的。根据该条规定,犯本罪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罪的“情节较轻”,通常是指:防卫过当杀人、出于义愤或类似大义灭亲杀人,还有反抗迫害或者
1,857 2022.10.05 -
01:06
非故意杀人罪判多少年我国刑法中,没有非故意杀人罪,但是有过失致人死亡罪对此进行规制。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的,可以对行为人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是
2,099 2022.04.17 -
01:14
故意杀人致死罪判多少年故意杀人的判刑要综合全案判断,故意杀人表现为非法剥夺他生命的行为,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社会影响恶劣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故意杀人罪的量刑,要综合全案事实证据分析,看是否属于正当防卫,或者有无自首
1,59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