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解除包括几种类型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双方合意解除劳动关系 在劳动合同约定的期满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关系,未履行的劳动合同权利义务则不再履行 2、过失性、非过失辞退 过失性辞退即劳动者的行为违反《劳动法》和行政法规的规定,由用人单位予以辞退而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消灭。 3、裁员和辞职 用人单位濒临破产或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的,被裁员人员即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 4、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第32条规定了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3种情况: (一)在试用期内; (二)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三)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5、劳动合同终止导致劳动关系的自然解除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我国的劳动关系的种类: 1、按实现劳动过程的方式来划分,劳动关系分为两类: (1)直接实现劳动过程的劳动关系。 (2)间接实现劳动过程的劳动关系。 2、按劳动关系的具体形态来划分,可分为常规形式:. (1)正常情况下的劳动关系。 (2)停薪留职形式。 (3)放长假的形式。 (4)待岗形式,下岗形式。 (5)提前退养形式,应征入伍形式等等。 3、按用人单位性质分类,可分为: (1)国有企业劳动关系。 (2)集体企业劳动关系。 (3)三资企业劳动关系。 (4)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等等。 4、按劳动关系规范程度划分,可分为: (1)规范的劳动关系。 (2)事实劳动关系。 (3)非法劳动关系。
-
职场中劳动关系有几种类型
按不同分类方式,有不同类型,具体如下: 1.按不同所有制关系,可以分为全民所有制劳动关系、集体所有制劳动关系、个体经营劳动关系、联营企业劳动关系、股份制企业劳动关系、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关系等。 2.按职业分类,可以分为企业的劳动关系、国家机关
2020.09.05 305 -
劳动关系解除有哪些类型
劳动关系解除的类型: 1、双方合意解除劳动关系。 2、过失性、非过失辞退。 3、裁员和辞职。 4、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5、劳动合同终止导致劳动关系的自然解除。
2020.12.05 204 -
劳动关系解除有哪些类型
劳动关系解除的类型:1、双方同意解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期满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关系,未履行的劳动合同权利义务不再履行;2、过失解雇和非过失解雇:过失解雇是指劳动者的行为违反劳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将辞退员工,解除劳动合
2022.04.12 897
-
劳动关系解除包括哪些类型
1、双方合意解除劳动关系 在劳动合同约定的期满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关系,未履行的劳动合同权利义务则不再履行 2、过失性、非过失辞退 过失性辞退即劳动者的行为违反《劳动法》和行政法规的规定,
2022-11-03 15,340 -
劳动关系解除包括什么类型
1、双方合意解除劳动关系 在劳动合同约定的期满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关系,未履行的劳动合同权利义务则不再履行 2、过失性、非过失辞退 过失性辞退即劳动者的行为违反《劳动法》和行政法规的规定,
2022-11-03 15,340 -
劳动关系解除包含什么类型
1、双方合意解除劳动关系 在劳动合同约定的期满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关系,未履行的劳动合同权利义务则不再履行 2、过失性、非过失辞退 过失性辞退即劳动者的行为违反《劳动法》和行政法规的规定,
2022-11-03 15,340 -
劳动关系解除包含哪些类型
1、双方合意解除劳动关系 在劳动合同约定的期满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关系,未履行的劳动合同权利义务则不再履行 2、过失性、非过失辞退 过失性辞退即劳动者的行为违反《劳动法》和行政法规的规定,
2022-11-03 15,340
-
01:35
如何解除劳动关系
解除劳动关系方式,具体如下: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
1,964 2022.06.15 -
01:02
劳动者怎样才能解除劳动关系
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方式有以下情况: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只要协商的内容、形式、程序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预告解除; (1)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者在试用期
837 2023.01.04 -
01:20
商标侵权类型有几种
商标侵权类型有6种,具体如下: 在同一种或者类似的商品上,经商标注册人的同意使用与其一样或相似的注册商标的。该条又可分成几种商标侵权的形式:被控侵权的商标和注册商标一模一样,被控侵权商标所使用的商品与该注册商标所使用的是同一种类等。 对侵犯
1,25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