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多久借条失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民间借贷中的借条本身一般是永久有效的,不会自动失效。借条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一般由债务人书写并签章,通常自出具时成立并生效,其生效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定要件,主要包括: 1、意思表示真实,具体是指行为人表现于外部的意志与其内心的真实意志一致,不得存在虚假表示、误解、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情形。 2、双方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3、借条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一百四十六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民间借贷中的借条本身一般是永久有效的,不会自动失效。 借条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一般由债务人书写并签章,通常自出具时成立并生效,其生效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定要件,主要包括: 1、意思表示真实,具体是指行为人表现于外部的意志与其内心的真实意志一致,不得存在虚假表示、误解、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情形。 2、双方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3、借条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民间借贷的借条如果是依法订立的,长期有效;但是其诉讼时效则是三年,当事人超过三年后再向法院起诉的,对方当事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则法院不予受理该案件。
-
民间借贷的借条多久失效?
民间借贷的借条有效期由双方约定,向法院请求保护权力的期限是3年。 《民法典》第188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2021.03.12 157 -
民法典中民间借贷借条多久失效
民间借贷的借条效力没有限制,但是民间借贷有诉讼时效的限制,其诉讼时效为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害及义务人之日起三年,但是权利损害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也不再进行保护,有特殊情况的可以申请延长。
2021.03.11 149 -
民间借贷多久失效
民间借贷多长时间失效视情况而定,分析如下: (1)民间借款的诉讼时效如果在借条上写有日期的时候就按照还款最后日期的第二天开始计算直至三年以内都是具有诉讼时效的; (2)如果借条上没有约定其还款日期,这个时候其借条的最长诉讼时效是从借款日的二
2023.01.31 298
-
欠条多久失效民间借贷
借条借款期限在民事生活中是没有失效的。只是在法律上有个二年的追诉期限,即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赢得诉讼胜利的时限,民法规定是二年。
2022-08-21 15,340 -
民法典中民间借贷借条多久失效
借条满足有效条件且未附期限,则一直有效。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六十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
2022-06-30 15,340 -
民间借贷多久失效
借条满足有效条件且未附期限,则一直有效。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六十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
2022-12-31 15,340 -
民间借贷欠条多久会失效
分情况来看。 1、如果欠款人在约定时间内把欠款还清,这张欠条就自动作废,不再具有效力。 2、如果到了约定还款期限都没有还钱,而且一直不还,这张欠条就一直有效。但欠条的法律诉讼时效只有3年,如未约定还款
2023-05-19 15,340
-
01:32
民间借贷借条可以转让吗
转让借条的行为可以说是一种债权转让,在没有法律规定,或者双方当事人约定不能转让债权债务的情况下,债权人转让债权,只需要通知债务人就可以把债权转让给第三人。 但是要注意,按照我国当前的法律规定,债权的转让要符合以下这些条件: 1、必须要有有效
1,722 2022.04.17 -
01:19
民间借贷诉讼时效
无论是民法总则还是民法典,都对民事诉讼时效制度,作出了最新的修改。根据最新的规定,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诉讼时效应当适用一般的规定,也就是说适用法定的三年诉讼时效期间。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就应当从权利人,也就是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
7,086 2022.04.17 -
01:12
哪些民间借贷是有效的
有效的民间借贷有以下几种: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包括合同行为能力和相应的缔约行为能力,这是当事人了解和把握合同的发展状况及法律效果的基本条件; 2、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不真实,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应视具体情况而
588 202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