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征信泄露会不会被贷款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个人征信泄露会不会被贷款? 有很高的风险。当然不是100%会被贷款,主要看拿到你个人信息的人,会利用资料来做什么事。 现代社会,被贷款、被办信用卡已经是很普遍的事,虽然各大金融机构平台审核严格,可是依然有一些漏洞无法“填补”,有些内部人员会与外面的人勾结,让你防不胜防。 曾经有新闻显示,自己的身份从没有外借或丢失,也没有办过贷款或信用卡,名下突然多出一笔逾期贷款,最后调查也不了了之,银行方不提供查询详情。 由此可见,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要维权还要靠自己,需要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非常麻烦。 征信报告包含的个人信息非常全面,有姓名、身份证、家庭住址、婚姻状况、工作单位、信贷记录等等,一旦泄露出去,后果确实很严重,就算不被办贷款,也有其他风险。 二、个人征信泄露有什么后果? 1、诈骗。不法分子一旦获取到你的个人征信,相当于对你有80%以上的了解,可以谎称是朋友向你的父母亲戚借钱,很容易就能诈骗成功。 2、骚扰电话。征信信息很全面,获取的人可以打包卖给各个机构,商家会不断打电话来进行推销。 3、账号被盗。现在很多人都利用手机来办理各种业务,一旦个人征信泄露,有可能会利用这些资料去挂失、找回密码,通过提交资料的方式来认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般不建议卖号的,泄露个人信息构成犯罪。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个人信息泄露被贷款怎么办
个人信息泄露被贷款,区分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1、个人同意用其名义贷款,而且在贷款合同上签字的,法律上视为行为人的个人贷款,应当按贷款合同的约定偿还贷款本息; 2、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被其他人贷款的,没有签订任何贷款合同的,可以向银行提出异议,并
2021.12.13 2,162 -
身份证信息泄露会贷款么
身份证泄露了不会被贷款,使用他人身份证的行为可能会构成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罪,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或者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
2020.03.12 816 -
贷款会泄露身份证信息吗
身份证信息泄露后。一般情况下不会用来非法贷款。因为非法贷款都需要抵押,都需要本人亲自写欠条才可以。你的姓名和身份证信息泄露,最多会受到骚扰电话和诈骗电话。
2020.07.27 493
-
个人信息泄露网贷被贷款
贷款必须要满足其条件才可以进行贷款。 贷款办理条件: 1、在中国境内有固定住所、有当地城镇常住户口、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8-65周岁的中国公民; 2、有正当且有稳定经济收入的良好职业,具有按期偿还
2022-06-22 15,340 -
银行存折会不会泄露个人信息
现在个人相关信息泄露的现象较为普遍,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可能导致的问题主要有两大类:其一,个人信息商品化后,导致人们经常受到各种骚扰;其二,个人信息的泄露为刑事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随意将名片和股民信息放到
2022-03-17 15,340 -
手机会泄露个人信息吗
手机会泄露个人信息有可能会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2-06-08 15,340 -
泄露个人信息会怎么处罚
个人信息泄露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拘留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并处五千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
2022-01-03 15,340
-
01:06
个人信息泄露怎么处理当个人信息发生泄漏后,受害人应到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 1、当公民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遭到泄漏,可以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者侵权人删除自己被泄露的私人隐私信息; 2、可以向有关的执法部门、当地的公安机关、消费者协会或
28,774 2022.04.15 -
01:13
泄露个人信息罪怎么判刑公民个人信息,一般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泄露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有
764 2022.04.17 -
00:57
泄露个人信息罪量刑标准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泄露个人信息罪的量刑标准为:国家机关或者电信、金融机构、教育单位等工作人员,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本单位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获得公民的基本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
2,98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