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干部非婚生育生育政策如何解决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国家工作人员有非婚生子女除了要交社会抚养费,同时还会受到行政处分。一般按下面的标准征收:(一)不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再第一个子女的,按计征基数的6倍至8倍征收;(二)未履行婚姻登记手续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按计征基数的3倍至4倍征收;符合婚姻登记条件,在生育后3个月内补办婚姻登记手续的,免征社会抚养费;(三)有配偶者与他人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按计征基数的9倍至10倍征收;(四)符合再生育的规定条件和间隔时间但未经批准生育的,按计征基数的1倍征收;符合再生育的规定条件但未到间隔时间生育的,按计征基数的2倍征收;(五)不符合本条例规定再生育第二个以上子女的,逐胎加倍征收社会抚养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一方是农村人口,另一方是城镇人口的,以城镇人口所在市上一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标准计征社会抚养费。《人口与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不符合本法第十八条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未在规定的期限内足额缴纳应当缴纳的社会抚养费的,自欠缴之日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收滞纳金;仍不缴纳的,由作出征收决定的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第四十二条按照本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的人员,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其他人员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组织给予纪律处分。”《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三十三条关于公务员“违反规定超计划生育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国家生育政策不限生
2020年的生育政策中,并没有全面放开生育限制的规定。当前,我们的生育政策,仍然是处于全面开放恶二胎的阶段,不符合条件的超出二胎的生育,仍然是违法的超生行为。
2020.12.10 484 -
国家生育三孩政策
三孩政策,是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而实行的一种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并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2020.06.08 343 -
我国生育政策
生育政策是指由国家制定或在国家指导下制定的规范育龄夫妇生育行为(包括生育数量和质量)的准则。中国目前开放了二孩政策(不是二胎)。中国现行生育政策主要是,国家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
2020.01.15 1,295
-
国家干部非婚生育如何处理
国家工作人员有非婚生子女除了要交社会抚养费,同时还会受到行政处分。一般按下面的标准征收:(一)不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再第一个子女的,按计征基数的6倍至8倍征收;(二)未履行婚姻登记手续生育
2022-08-28 15,340 -
国家干部非婚生育的问题?
国家工作人员有非婚生子女除了要交社会抚养费,同时还会受到行政处分。 社会抚养费一般按以下标准征收 (一)不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生第一个孩子的,征收基数的六倍到八倍 (二)未履行婚姻登记手续
2021-10-22 15,340 -
国家干部非婚生育怎么处理
国家工作人员有非婚生子女除了要交社会抚养费,同时还会受到行政处分。一般按下面的标准征收:(一)不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再第一个子女的,按计征基数的6倍至8倍征收;(二)未履行婚姻登记手续生育
2022-09-01 15,340 -
如何解读部分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解读: 1、变化一国家提倡两孩成为单独条款拿到修正案草案后,有的委员提出,“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是这次修法的主要目的,应当更加突出,建议单作规定。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将“国家提
2022-06-01 15,340
-
01:09
因生育纠纷如何离婚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离婚的途径有两种:协议离婚和起诉离婚。其中,协议离婚适用于夫妻双方均自愿离婚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夫妻双方可以自行协商关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债务的分担和子女的抚养权归属等问题的解决,并订立离婚协议书。订立好之后,夫
1,000 2022.04.17 -
00:51
男方有生育险可以领生育津贴吗
男方有生育险不可以领生育津贴。只有女方在没有生育保险使用男方的生育保险的情况下,女方可以用男方的生育险领取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有的国家又叫生育现金补助。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
11,140 2022.04.17 -
01:07
生育险没交满一年能领生育津贴吗
生育险没交满一年,一般能领生育津贴。凡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生育保险连续缴费不满6个月的,不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连续缴纳生育保险满6个月,累计缴纳不满1年的,参保职工的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一次性营养补助费、产前检查医疗费和妊娠并发症、生育并发症
12,60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