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协议签订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明确保密主体 商业秘密的保密主体范围较为广泛。对于普通劳动者因其可能有意或无意获悉单位商业秘密,所以均应列入保密主体的范围,主要通过在劳动合同中加入保密条款的形式实现。而对于本单位中处于管理和技术岗位的劳动者,需要专门签定书面的保密协议,以显示保密的重要性。单位可以要求其不得以任何形式披露或才协助第三人侵犯单位的商业秘密。但一般仅限于本单位的劳动者,对非本单位劳动者侵犯企业商业秘密的行为,企业虽然无权以合同形式为其设置保密义务,但可依据侵权责任追究其民事责任。 2、明确保密期限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当然属于保密期。这里的保密期限主要是指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后的保密期限。虽然法律规定,劳动者的保密义务不因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而免除,但是商业秘密也存在过期、被公开、被淘汰等原因,所以这个期限不是越长越好,根据本单位技术更新速度适宜即可。 3、明确保密事项 保密协议的事项因各自单位的不同而有不同,即便同一单位,也因其处于不同阶段而有所差异,所以单位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对保密事项予以明确。 4、明确违约行为和责任 对于发生违反保密协议的争议时,最关键的还是否构成违约,以及违约后的责任承担。明确违约行为和违约责任,可以有助于违约时,法院或仲裁的判断;也有助于一方预见违约行为,减少违约的发生。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签订保密协议的注意事项如下: 1、每月的工资应该多出一个保密费; 2、保密协议中应该规定离职后不能从事的职业范围; 3、保密协议中应该规定离职后的脱密期。
签订保密协议的注意事项如下: 1、每月的工资应该多出一个保密费; 2、保密协议中应该规定离职后不能从事的职业范围; 3、保密协议中应该规定离职后的脱密期。
-
签订保密协议的注意事项是
签订保密协议的注意事项如下: 1、每月的工资应该多出一个保密费; 2、保密协议中应该规定离职后不能从事的职业范围; 3、保密协议中应该规定离职后的脱密期。
2020.04.07 161 -
签订保密协议的注意事项
签订保密协议的注意事项如下: 1、每月的工资应该多出一个保密费; 2、保密协议中应该规定离职后不能从事的职业范围; 3、保密协议中应该规定离职后的脱密期;等等。
2020.12.11 199 -
保密协议签订注意事项有哪些
一、签订保密协议的对象 二、保密的范围 1、技术信息。 2、经营管理信息。 3、特殊约定的其他秘密。 三、保密协议内容的一般规定 1、受约束的保密义务人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不可将商业秘密透露给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合同目的以外的用途; 2、受约束
2020.06.09 207
-
保密协议签订的注意事项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保密协议应当具备以下必备条款: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应约定商业秘密的权属和保护商业秘密的内容。关于保密的内容和范围,我国法律并没有确切规定什么内容、什么形式才算是商业秘密,一般包
2022-04-08 15,340 -
保密协议签订注意事项?
签订保密协议需要注意的是,签订保密协议的对象应该是用人单位和部分员工;保密对象和范围包括技术信息、业务管理信息和特殊约定的其他秘密;保密协议的内容应涉及禁止条款和保密期限;同时,了解违约责任条款的设定
2021-11-01 15,340 -
签订保密协议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明确保密信息范围用人单位在约定保密内容时,务必把需要保密的对象、范围、内容和期限等明确下来,最好通过列举的方式列明所有需要保密内容,否则很容易因约定不明引发诉讼纠纷。不同的企业和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
2021-03-12 15,340 -
保密协议签订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明确保密主体 商业秘密的保密主体范围较为广泛。对于普通劳动者因其可能有意或无意获悉单位商业秘密,所以均应列入保密主体的范围,主要通过在劳动合同中加入保密条款的形式实现。而对于本单位中处于管理和技术
2021-04-06 15,340
-
01:13
签订三方协议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签订三方协议时需要注意以下这些事项:1.关于签约保证金和抵押物的问题:《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因此用人单位在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
5,118 2022.04.17 -
01:20
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注意事项有哪些
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1、注意所签协议的主体。通常在股权转让中,出让股权的主体应该是公司股东,受让方则可以是公司的其他股东,也可以是公司股东外第三人。 2、股东会、或者其他股东的意见或决议。公司股东在对外第三人转让股权之前
3,205 2022.04.15 -
01:20
签订购房合同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签订购房合同,这一步骤是买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以下注意事项你一定要注意,避免购房纠纷: 1、资质审查:(1)检查对方身份,明确商品房真正的产权人是谁。合同的出卖方应当是该楼盘的开发商或者业主。如果开发商或业主委托中介机构签约,要审核授权委
1,50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