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直接银行房贷有什么大区别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银行骗贷和普通骗贷的区别有:银行骗贷的对象为发放贷款的银行;而普通骗贷的对象则为除银行外的其他主体如个人等。《刑法》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1、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比商业银行住房贷款利率低。五年(含五年)以下公积金贷款年利率为3.6%,商业银行同期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 4.77%;五年以上住房公积金住房贷款年利率为 4.05%,商业银行同期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 5.04%。 2、贷款对象的条件要求不同。公积金贷款对象需要是北京公积金系统公积金缴存人;商业住房贷款不需要是公积金缴存人。 3、对贷款人年龄的限制不同。一般来讲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有年龄上限;而公积金住房贷款没有年龄的限制。 4、可贷额度有所不同。商业银行住房贷款最高可以贷到房屋总价的 80%,根据所购住房性质不同,住房公积金贷款可以贷到房屋总价的 95%或 90%。 5、贷款的担保方式不同。商业银行贷款一般是在房产证抵押登记前采用开发商阶段性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方式,在抵押登记后采用抵押的担保方式;公积金贷款担保方式主要是北京市住房贷款担保中心所提供的连带责任担保。 6、所需要费用不同。商业银行住房贷款一般需要律师费用、保险费用;北京市住房贷款担保中心办理住房公积金住房贷款一般只需要担保费和评估费。 7、贷款可申请的最高额度不同。对单笔贷款最高额度规定不同,一般来说,商业银行住房贷款对单笔贷款最高额度没有规定;而公积金贷款目前最高只能够贷 40万。
-
直接代理和间接代理有什么区别
直接代理和间接代理的定义不同。间接代理,直接代理的对称。是指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而不表明被代理人身份,其法律后果先由代理人承担再转移给被代理人的一种代理形式。直接代理指代理人于代理权限内,在进行代理活动时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代理活动的法律效
2022.03.21 1,504 -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有什么区别
间接故意是犯罪故意的一种类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1)认识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两种情况,间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一种情形。 (2)对危害
2020.03.24 182 -
直接占有和间接占有的区别
直接占有与间接占有是以占有人是否在事实上控制物为标准进行的分类,二者的区别在于含义不同、构成要件不同,具体如下: 1、含义不同 (1)直接占有是事实上对物的管领、控制,因此,只要并非是继受他人的占有而对物具有事实上的支配力时,就是原始取得对
2022.09.17 5,965
-
直接行纪和间接代理有什么区别
第一,主体不同。在间接代理合同中,法律对代理人的主体资格没有特别的限制规定,只要是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即可以成为代理人。而在行纪合同中,行纪人的主体资格受到限制,根据法律规定,只有经批准有权从
2022-05-15 15,340 -
信托和银行贷款有什么区别?
回答一:参见“信托贷款的实质及其与银行贷款之比较——兼论近期对信托贷款及银信合作的质疑”(作者:A)
2022-10-23 15,340 -
金融贷款和银行贷款有什么区别
这个贷款金融和银行贷款的区别如下: 1.金融贷款利率高 银行车贷是严格按照央行利率来执行的,基本在6%左右,而且随着央行利率调整而浮动。汽车金融公司贷款的利率则明显要高些。例如大众汽车金融公司30%首
2022-06-02 15,340 -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有什么区别?
区别: (1)在意识因素方面。行为人对危害行为发生危害结果的确定性认识有所不同。直接故意既可以包括认识危害结果的必然发生,也可以包括认识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间接故意只能包括认识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不能
2022-06-30 15,340
-
00:52
直接代理和间接代理的区别直接代理和间接代理的区别,一般有以下的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1、直接代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进行代理并且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代理。间接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而不表明被代理人身份,其法律后果先由代理人承担再转移给被代理人的一
3,469 2022.04.17 -
01:21
小产权房和大产权房有什么区别小产权房与大产权房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所有权人有没有获得国家颁发的使用权证,以及是否允许参与市场交易。大产权房是指,已经缴纳了土地出让金,能够获得房管部门颁发的产权证书的房产。小产权房是指没有缴纳土地出让金,产权证不是由房管部门颁发的房屋。一
158 2022.11.21 -
00:59
刑法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刑法中的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则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具体来说,两者在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方面存在差别。 在
2,308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