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债权人的撤销权的期限为多少

债权人的撤销权的期限为多少

2022-10-15 18:03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安徽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10-15回复

专业分析:

债权人撤销权,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所实施的危害债权的行为,可请求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利。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规定: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撒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撒销债务人的行为。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刘奇律师

北京京师(宁波)律师事务所

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期限为一年。债务人通过放弃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法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到期债权履行期限,影响债权人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从债务人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未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期限有一年;如果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债权人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权利消灭。因此债权人应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及时行使撤销权。

律师普法更多>>
  • 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期限为多长
    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期限为多长

    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期限是一年,从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开始计算;但是从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超过五年,而债权人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2021.01.23 99
  • 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期限为多久?
    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期限为多久?

    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期限,是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的一年内。如果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债权人没有行使撤销权的,则该撤销权消灭。

    2021.04.15 417
  • 债权人撤销权的期限
    债权人撤销权的期限

    债权人的撤销权的期限是一年。撤销权应当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但债权人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则撤销权消灭。

    2021.03.18 113
专业问答更多>>
  • 债权人的撤销权的撤销期限是多少

    债权人的撤销权期限的规定是:债权人撤销权行使期限为一年,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计算。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2022-06-08 15,340
  • 债权人的撤销权期限为多久?

    债权人的撤销期限一般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未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依法消灭,债权人不再享有撤销权。

    2021-11-24 15,340
  • 债权人撤销权的期限是多少?

    债权人行使上述撤销权必须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并且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也会消灭。 债权人撤销权又称"撤销诉权"或"废罢诉权",是指当债务人所为

    2022-10-12 15,340
  • 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期限为多久

    根据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期限为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九条规定,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

    2022-06-02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债权人的撤销权期限是多久 01:13
    债权人的撤销权期限是多久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债权人虽然享有撤销债务人损害债权行为的权利,但是需要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行使。具体来说,债权人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的一年内,行使债权人的撤销权;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行使撤

    597 2022.04.17
  • 债权人撤销权除斥期间多久 01:20
    债权人撤销权除斥期间多久

    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债权,我国新修订的民法典采纳了合同法的规定,保留了债权人撤销权这一项制度。根据我国民法典以及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享有撤销权的债权人,应当在自己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可撤销债务人的侵权行为事由之日起的一年内,行使法律赋予他的撤销权。

    1,303 2022.04.17
  • 债权人撤销权的效力 01:15
    债权人撤销权的效力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债权人撤销权的主要法律效力在于,能够撤销债务人损害债权实现的行为。其中就包括了,可以撤销债务人以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以不合理的高价收购财产、放弃到期债权以及无偿转让财产的行为等的行为。具体来说,债务人的行为一旦被人民法

    738 2022.04.15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