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婚内财产约定可否用公证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夫妻婚内财产约定一般不用公证,但当事人约定必须公证的除外。即夫妻签订的婚内财产协议书并非以公证为生效要件。只要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协议的内容并未违反法律规定,无论该书面协议是否作了公证,均具有法律效力。但经过公证后的约定具有更高的证据效力。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 第二十五条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办理公证,可以向住所地、经常居住地、行为地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机构提出。 第三十条公证机构经审查,认为申请提供的证明材料真实、合法、充分,申请公证的事项真实、合法的,应当自受理公证申请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向当事人出具公证书。但是,因不可抗力、补充证明材料或者需要核实有关情况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期限内。 第三十六条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项公证的除外。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夫妻可否约定婚内财产协议的。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不违反法律规定,就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夫妻能够约定婚内财产归属,可以签订财产协议,男女将婚前以及婚后的财产归属作一个约定,其中应当包括财产的明细、财产的归属以及双方当事人的信息。
-
夫妻婚内财产约定是否有效?
夫妻婚内财产约定只要是当事人基于自愿原则,在双方均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时,依法采取书面形式订立,且协议的内容并未违反法律规定的,该协议就生效。
2021.04.05 109 -
夫妻婚内财产约定是否有效
现在很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会签一份财产归属的约定,但是该协议是否有法律效力呢,在夫妻双方离婚时,财产是否可以按照约定的进行分割呢,根据《婚姻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
2021.04.02 125 -
夫妻约定财产是否需公证
不一定,但经过公证后的协议的法律效力更强。 夫妻财产公证一般需要下列材料: (1)申请人的身份证明,结婚证书; (2)协议书草稿,当事人书写有困难的,公证人员可代写; (3)有关的财产证明; (4)公证员认为应提交的其他材料。
2020.05.12 162
-
夫妻婚内财产约定能否用公证
1、夫妻婚内财产约定一般不用公证,但当事人约定必须公证的除外。即夫妻签订的婚内财产协议书并非以公证为生效要件。只要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协议的内容并未违反法律规定,无论该书面协议是否作了公证,均具有法
2022-10-11 15,340 -
夫妻婚内财产约定是否要用公证
1、夫妻婚内财产约定一般不用公证,但当事人约定必须公证的除外。即夫妻签订的婚内财产协议书并非以公证为生效要件。只要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协议的内容并未违反法律规定,无论该书面协议是否作了公证,均具有法
2022-07-23 15,340 -
夫妻婚内财产约定用公证吗
夫妻婚内财产约定不需要公证,夫妻签订的婚内财产协议书并非以公证为生效要件。 也就是说,只要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协议的内容并未违反法律规定,无论该书面协议是否作了公证,均具有法律效力。只是,经过公证的
2022-06-24 15,340 -
夫妻婚内财产约定是否需要公证
夫妻签订的婚内财产协议书并非以公证为生效要件。我国法律从来没有规定婚内财产协议要以公证作为生效的前提。也就是说只要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协议的内容并未违反法律规定,无论该书面协议是否作了公证,均具有法
2022-05-29 15,340
-
00:47
婚前财产可以公证为夫妻共同财产吗
婚前财产当然可以通过公证的方式,使其成为夫妻共同财产。我国民法典虽然规定法定财产制,即一般情况下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应当是自己的个人财产。但同时又规定夫妻约定财产制,即夫妻可以将个人的婚前财产约定为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采用书面的
1,068 2022.05.11 -
00:50
婚内购车是否算夫妻共同财产
婚内购买的车一般情况下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在婚姻存续期间获得的以下财产,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1、工资、奖金; 2、生产、经营的收益; 3、知识产权的收益; 4、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的除外; 5
583 2022.10.08 -
01:31
夫妻约定婚后财产各自所有可以吗
夫妻可以约定婚后财产各自所有。 法律允许夫妻在结婚之后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取得的财产以及结婚之前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财产制在下列范围内受法律保护: 1、共同财产制。夫妻双方认为婚后共同生活,应
690 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