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采取逮捕措施是情况在哪些时候才实施的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逮捕是检察院、法院批准或决定,公安机关执行的,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行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一定时间内完全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一、批准、决定逮捕的条件: 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2、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 3、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 逮捕的上述三个条件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对其逮捕。只有严格掌握逮捕的适用条件,才能够防止错捕和滥捕现象的发生。 依据法律规定,对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可以采用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方法。所谓严重疾病一般指不治之症、濒临死亡、严重传染病等。所谓婴儿指未满1周岁的儿童。这一规定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可以实施逮捕的情况有以下几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这是逮捕的基本条件;可能会危害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危险行为;对与被害人或者举报人和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行为;对于有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都可以实施逮捕。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第一、三款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
-
可以实施逮捕的情况有哪些
可以实施逮捕的情况有如下几种: 1、可能实施新的犯罪、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 2、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 3、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
2020.08.06 108 -
-
不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下不需要逮捕吗?
未采取任何强制措施,满足逮捕的条件的,能直接提捕,如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和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等。
2020.09.02 130
-
可以采取逮捕措施是情况吗
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人民法院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存在,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被告人,认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措施,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决定依法逮捕。根据法律
2022-06-14 15,340 -
什么情况下可以采取逮捕措施
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人民法院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存在,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被告人,认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措施,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决定依法逮捕。根据法律
2022-02-15 15,340 -
采取逮捕措施是啥,什么情况下采取强制措施
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人民法院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存在,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被告人,认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措施,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决定依法逮捕。根据法律
2022-07-08 15,340 -
可以实施逮捕的情况有哪些
可以实施逮捕的情况有如下几种: 1、可能实施新的犯罪、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 2、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 3、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企
2022-05-11 15,340
-
01:05
对临时监护的未成年人,民政部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对临时监护的未成年人,民政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可以采取委托亲属抚养、家庭寄养等方式进行安置,也可以交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或者儿童福利机构进行收留、抚养。临时监护期间,经民政部门评估,监护人重新具备履行监护职责条件的,民政部门可以将未成年
4,463 2022.05.11 -
01:09
禁毒法是什么时候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12月29日通过,于2008年6月1日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是应对毒品违法犯罪形势、适应禁毒工作发展需要,在总结多年来禁毒斗争实
10,376 2022.04.17 -
01:13
逮捕多久可以取保候审无论逮捕多久都可以取保候审,但是要满足以下情形:需要满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等情形。被羁押的犯罪嫌
1,836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