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重婚罪能否适用缓刑,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犯重婚罪能适用缓刑,只要其符合缓刑适用条件。法律规定,如果犯罪分子犯重婚罪后只会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且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条件,那么法院可以对该行为人判处缓刑。其中如果行为人既符合上述条件,又满七十五周岁的,应判处缓刑。
《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犯重婚罪能适用缓刑,只要其符合缓刑适用条件。法律规定,如果犯罪分子犯重婚罪后只会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且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条件,那么法院可以对该行为人判处缓刑。其中如果行为人既符合上述条件,又满七十五周岁的,应判处缓刑。
犯非法拘禁罪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但具备其他缓刑适用条件的,能适用缓刑。 缓刑的适用需要具备的条件有: 1.犯罪嫌疑人犯罪情节较轻; 2.犯罪嫌疑人有悔罪表现; 3.嫌疑人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
累犯能否适用缓刑规定
不适用。因为缓刑的运用是以罪犯有悔罪表现,不致再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为条件的,而累犯是经过了刑事处罚后不思悔改再次犯罪,具有较大的人身危险性,如果对累犯适用缓刑,就违背了我国刑罚的目的,所以累犯不能适用缓刑。
2020.06.05 146 -
法律规定判缓刑是否适用累犯
判缓刑不构成累犯。根据刑法规定,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因此被判缓刑的犯罪分子不是累犯。一般认为累犯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
2020.10.03 150 -
法律规定累犯是否可以适用缓刑
法律规定累犯不可以适用缓刑,除此之外,对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也不可以适用缓刑。因为累犯具有较大的人身危险性,具有再犯的危险,而缓刑的运用是以罪犯有悔罪表现,不致再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为条件的,所以累犯不能适用缓刑。
2020.08.06 89
-
重婚罪能否适用缓刑
犯重婚罪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
2023-01-15 15,340 -
法律规定累犯是否能适用缓刑
不能。我国刑法第74条明确规定:“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因为缓刑的适用是以罪犯有悔罪表现,不致再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为条件的,而累犯具有较大的人身危险性,如果对累犯适用缓刑,就违背了我国刑罚的目的,所
2022-06-04 15,340 -
暴力犯罪能适用缓刑吗,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暴力犯罪如果符合缓刑适用的条件就是可以适用缓刑的。适用缓刑的条件是,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满足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2023-02-02 15,340 -
累犯能否适用缓刑规定
不适用。 因为缓刑的运用是以罪犯有悔罪表现,不致再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为条件的,而累犯是经过了刑事处罚后不思悔改再次犯罪,具有较大的人身危险性,如果对累犯适用缓刑,就违背了我国刑罚的目的,所以累犯不能适
2022-06-30 15,340
-
01:06
不适用缓刑的八种犯罪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我国不适用缓刑的八种犯罪分别为: 1、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2、对于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上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 3、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 4、累犯不适用缓刑,即指年满18周岁的
5,444 2022.04.17 -
00:47
大学生犯诈骗罪适用缓刑吗
大学生犯诈骗罪,如果诈骗金额在三千元到一万元之间的,有可能适用缓刑。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及相关司法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属于诈骗罪中的“数额较大”,应当由人民法院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1,128 2022.04.17 -
01:07
犯重婚罪是如何认定的
如果犯罪嫌疑人符合下面四个要件,就构成了重婚罪: 第一,犯罪嫌疑人属于达到了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具体包括两类:一是明知道他人有配有,虽然自己未婚,仍然与他人结婚的;二是自己已经结婚并且没有离婚,却仍然与他人再次结婚的
9,26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