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认定的肇事逃跑为自首法院有责任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法律限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的时候,必须查明犯罪事实、情节可否清楚,证据可否确实、充足,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可否正确。因此,犯罪事实、情节不清或认定错误的有权更正或者送还公安机关予以更正。至于法院可否采纳检察院的意见则要另谈了。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条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足,并且写出诉讼意见书,连同案卷手续、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同时将案件移送情况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第一百六十八条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的时候,必须查明: (一)犯罪事实、情节可否清楚,证据可否确实、充足,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可否正确; (二)有无漏掉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职责的人; (三)可否隶属不应追究刑事职责的; (四)有无附带民事诉讼; (五)侦查活动可否合法。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肇事人离开现场时是否“积极履行救助义务”是认定“逃逸”性质的本质要件;肇事人离开现场时是否“立即投案”是评判“逃逸”性质的形式要件。本案被告人在肇事后即刻逃离现场,置伤者于不顾的行为,虽然说可能是出于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也可能是出于害怕心理等原因,虽后来能投案自首,但是仍应当认定刘海岸肇事后逃逸。但被告人在第二天能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交代了犯罪事实,其行为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虽然时隔一天,不能算上“立即投案”,但不并不妨碍对其自首情节的认定。
交通肇事逃逸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投案自首是指罪行未被有关部门、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了犯罪事实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
交通肇事逃逸和自首的认定
所谓交通肇事逃逸就是行为人在交通运输肇事中具有以下情形并因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
2020.10.22 168 -
交通肇事逃离后又自首行为可以认定肇事逃逸吗
交通肇事逃离后又自首行为可以认定肇事逃逸和自首。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主要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重大交通事故,为逃避法律追究或者由于恐惧心理等原因,而逃离现场,置死、伤者于不顾的行为。
2020.12.06 154
-
交通肇事逃逸者的自首怎么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者自首责任认定有哪些
交通肇事逃逸后投案自首的认定: 1、逃逸人主动到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 2、逃逸人委托他人或打电话向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报案,等候处理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 3、逃逸人途中
2022-04-28 15,340 -
肇事逃逸自首法律责任如何认定
(一)逃逸人主动到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 (二)逃逸人委托他人或打电话向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报案,等候处理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 (三)逃逸人途中向交管部门或当地有关部门报
2022-05-24 15,340 -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的责任怎么认定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的认定: 1、逃逸人主动到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 2、逃逸人委托他人或打电话向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报案,等候处理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 3、逃逸人逃跑途中
2021-06-24 15,340 -
肇事逃逸自首法律责任是怎么认定的
(一)逃逸人主动到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 (二)逃逸人委托他人或打电话向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报案,等候处理并如实交待罪错事实的; (三)逃逸人途中向交管部门或当地有关部门报
2022-05-11 15,340
-
01:39
交通肇事逃逸后还可不可以自首
交通肇事逃逸后,还可以自首。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为了推卸、逃脱责任而擅自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所以,交通肇事逃逸与自首并不冲突,交通肇
1,362 2022.07.06 -
01:11
交通事故逃逸怎么认定责任
交通事故逃逸的情况有:自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者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以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交
1,204 2022.05.11 -
01:18
交通肇事逃逸怎样认定
出现以下几种情形可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1、行为人明知发生事故,仍驾车或弃车逃离现场的; 2、事故当事人认为其对事故无责任,驾车离开现场的; 3、当事人出现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仍拒绝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的; 4、事故当事人将受害人
2,69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