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枪绑架人质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持玩具枪绑架人质应认定为构成绑架罪。绑架罪是指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或以实力控制他人的行为。而持玩具枪绑架的,不属于非法持有枪支的行为,因而应该依法认定为绑架罪一罪。
《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持玩具枪绑架人质也认定为绑架罪,对犯绑架罪的行为人,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持玩具枪绑架人质应认定为构成绑架罪。绑架罪是指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或以实力控制他人的行为。而持玩具枪绑架的,不属于非法持有枪支的行为,因而应该依法认定为绑架罪一罪。
-
绑架罪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绑架罪的法律责任有: 1、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2020.04.05 171 -
绑架罪的法律责任到底是哪些
构成绑架罪需要负担的法律责任:构成绑架罪,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绑架罪是指勒索财物或者其他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
2020.02.03 98 -
绑架罪的法律责任具体是什么
绑架罪的法律责任:构成绑架罪,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绑架罪是指勒索财物或者其他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
2020.07.29 133
-
持玩具枪绑架人质
持玩具枪绑架只认定是绑架不能认定非法持有枪支的。绑架罪是指勒索财物或其他目的,使用暴力、恐吓或其他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或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具体看犯罪情节,是否收到赎金等。绑架罪一般是起刑10年的
2021-10-22 15,340 -
玩具枪绑架人质如何认定?
持玩具枪绑架人质也认定为绑架罪,对犯绑架罪的行为人,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
2022-06-07 15,340 -
持玩具枪绑架人质如何认定?
持玩具枪绑架人质也认定为绑架罪,对犯绑架罪的行为人,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
2023-01-12 15,340 -
持玩具枪绑架人质怎样认定
持玩具枪绑架人质也认定为绑架罪,对犯绑架罪的行为人,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
2022-07-11 15,340
-
01:04
发包人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发包人和承包人是建设工程合同中的主体,其中,发包人在工程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包括: 1、按照约定提供给承包方材料、设备、设计图纸等资料,否则造成的损失由其自己承担,并且赔偿承包方因停工等所造成的损失;2、发包人应当采取措施来弥补因自己的原因导致
1,504 2022.04.15 -
01:06
公司监事人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公司监事人的法律责任有: 1、检查公司财务、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 2、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出罢免的建议; 3、当董事、
339 2023.03.29 -
01:25
隐名股东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隐名股东的责任需要视公司成立情况而定: 一、公司合法有效成立的情形: 1.公司股东知道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有明确的协议,规定实际股东为隐名股东,且隐名股东已实际以股东身份行使权利,应确认其股东资格,保护其应有的股东权益,对内承担法定股东责
1,83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