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规定产假有哪些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劳动法产假分为:1、产假:98天 15天(难产) 15天(多胞胎每多生一个婴儿)。2、产前检查:女职工在怀孕期间在医疗保健机构约定的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包括怀孕12周内的初步检查),应视为劳动时间。(部分企业将孕妇产前检查时间计入病假、缺勤等,侵犯女职工的合法权益)3、产前休息:怀孕7个月以上,每天休息一小时,不得安排夜班。4、哺乳时间:婴儿每天两次,每次30分钟,也可合并使用。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 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四个产假的规定,具体如下: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劳动法产检假规定如下:产假怀孕第1-6个月,每月可享受1天假期,用于妊娠确认和健康培训;怀孕第6-7个月,每月可享受1天假期;怀孕第8个月,每月可享受2天假期;怀孕9个月以上,每月可享受4天假期,但其中2天已包括在预产假中;产假法律上没有规定是否需要出具证明的条例,有的企业需要提供,所以建议去产检把相关资料留下来。
-
劳动法中产假规定有哪些?
关于产假的规定有,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最长可享受158天。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八天的产假。
2020.02.08 150 -
劳动法产假的规定有哪些
产假的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
2020.06.14 138 -
劳动法产假规定内容有哪些
女职工的产假分类: 1、基本产假:98天+15天(难产)+15天(多胞胎每多生一个婴儿); 2、产前工作时的休息:怀孕七个月以上,每天工间休息一小时; 3、产前检查:女职工妊娠期间在医疗保健机构约定的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应算作劳动时间。
2020.04.29 151
-
劳动法产假有哪些法规规定
1、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14周的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2周;难产的,增加产假2周;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2周。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含人工流产)的,享受不少于2周的产假;怀
2022-06-27 15,340 -
劳动合法规定产假有哪些规定
女职工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晚婚晚育的增加30天,并给与男方15天护理假。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流产的,其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医疗
2022-08-19 15,340 -
劳动法产假有哪些规定
产假的计算一般来说,实际产假天数=法定基本产假天数+特殊原因增加天数。法定基本产假天数《劳动法》第62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这90天包括:产前休假15天+产后休假75天小贴士:
2022-03-19 15,340 -
劳动法规定产假有哪些
关于产假的规定,女职工享受98天产假,最长可享受158天。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到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的可以长到四个月,女职工享受不少于98天的产假。
2021-11-03 15,340
-
01:24
劳动法病假工资规定
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在法定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用人单位需按有关规定支付员工病假工资或者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者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所在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进行支付,但不可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病假工资计算一般有两种,
1,545 2021.04.25 -
01:14
劳动法规定哪些员工不能辞退
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用人单位依据本条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录用人员的,应当优
2,500 2022.04.17 -
01:07
法定继承人有哪些规定
法定继承人,又可以称为“无嘱继承人”,主要指的是依照我国法律规定的继承范围、继承顺序以及遗产分配原则,承受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人,结合各个国家的继承条例来说,法定继承人的范围通常都是由被继承人血缘关系远近和婚姻关系来确定。 根据《继承法》有关
1,751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