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未就业配偶参加生育保险有什么好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社会保险法》第54条规定:“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 按照上述规定,男职工没有就业的配偶也可以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这是对现行政策的一个重要突破,有利于促进女性就业和保障妇女的权益。只要男职工所在单位为其累计缴费满1年以上,并且为其继续缴纳,同时该男职工的未就业配偶符合国家生育政策或实施计划生育手术或计划生育的法律规定,如已经正式办理结婚登记、未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生育即可享受国家规定的生育保险待遇。
《社会保险法》第二十四条,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参加生育保险的男职工配偶未就业的,可以报销生育医疗费用。男职工配偶怀孕后,携带男职工社会保障卡、男女双方身份证、生育服务证(准生证)、结婚证及男职工单位开具的《配偶未就业(无劳动收入)证明》(加盖公章)或男职工配偶《就业失业登记证》或《残疾证》、男职工本市银行卡《现金业务凭单》等材料,到单位所在地或居住地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劳动保障所登记生育信息。登记生育信息后,男职工配偶可以在生育定点医院使用男职工社会保障卡结算生育产前、产后检查费和生育医疗费。
申领男职工未就业配偶生育保险补贴,由用人单位经办员持相关资料于每月1-15日,在男职工配偶分娩出院后3个月内到所属医保局办理申领手续。对符合条件的,核定其享受标准,并将享受的补贴一次性拨付到参保单位,再由单位发放给参保人员。
-
男职工配偶未就业交生育保险要怎么交
申领男职工未就业配偶生育医疗费补贴及产前检查补贴,应于男职工配偶分娩出院后3个月内,由单位经办员持相关资料于每月1-15日到所属医保局办理申领手续。医保局对参保人员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条件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核定其享受标准,并将享受的补贴
2020.01.27 141 -
职工未就业配偶可享受的生育保险待遇
可以,参保职工未就业配偶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未就业;二是未享受社会保险(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供的生育保障。符合条件的参保职工未就业配偶可按规定享受一次性生育保险医疗费补贴,不享受生育津贴待遇。
2020.08.02 1,756 -
-
未就业配偶能参加生育保险吗
《社会保险法》第54条规定:“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
2022-06-11 15,340 -
参加生育保险职工的未就业配偶,可否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社会保险法》第54条规定:“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
2022-05-23 15,340 -
职工未就业配偶生育保险流程
申领男职工未就业配偶生育医疗费补贴(产前检查补贴)所需资料 1.配偶户籍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未就业证明或《就业失业登记证》; 2.男职工社会保障卡(医疗保险卡)复印件、配偶《身份证》原件及复印
2022-07-25 15,340 -
生育保险参保男职工未就业配偶如何进行生育登记
用人单位为职工连续正常缴纳武汉生育保险满6个月以上并还在持续缴费的可享受生育保险待遇。(一)受理时间:工作日即时办理。(二)需提供的资料:(1)《武汉市男职工配偶生育分娩就医登记表》;(2)双方居民身
2022-10-20 15,340
-
00:55
2021年灵活就业有生育保险吗灵活就业没有生育保险。五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是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缴纳的,而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保险费是由用人单位独自承担。劳动者属于灵活就业人员的,只能去社会保险经办
8,594 2022.04.12 -
01:17
职工生育险怎么使用职工生育险的使用如下: 1、携带材料到区社会劳动保险处生育保险窗口:女职工怀孕后、流产或计划生育手术前,由用人单位或街道、镇劳动保障服务站工作人员携带申报材料到区社会劳动保险处生育保险窗口; 2、签发医疗证:工作人员受理核准后,签发医疗证;
6,187 2022.04.17 -
00:55
男职工生育保险怎么报销流程男职工生育保险的报销流程如下: 1、妻子需要去街道社区开具无就业的证明; 2、去社保机构领取申请表填写,同时社保机构会一次性告知当事人所要带的材料,比如准生证,结婚证,出生证明,出院小结,医疗清单,身份证,妻子失业证明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
7,249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