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约定损害赔偿上限如何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有效。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只要合同双方均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损害赔偿上限是真实意思,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那么约定就是有效的。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辟谣】 问:合同和协议是一样的吗? 答:一样。首先双方的意思都是表示一致,从而达到的一种契约,然后生效的合同以及协议法律效力是相同的。其次如果没有法律要求,合同、协议的当事人没有约定的,不需要特别的公证。最后是合同或者协议,通常只是名称叫法不同。 【提醒】 问:财产损害赔偿诉讼时效规定是什么? 答:财产损害赔偿诉讼时效为3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算,有无人身损害不影响财产损害赔偿的请求时效。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合同约定损害赔偿上限效力是: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即为有效。造成的损害较大、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违约金过低时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给予增加、适当上浮违约金,最高不应超过实际损失的30%。
有效。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只要合同双方均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损害赔偿上限是真实意思,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那么约定就是有效的。
-
合同约定的损害赔偿上限有效吗!
合同约定的损害赔偿上限有效。民事主体订立合同,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决定合同的具体内容。当事人约定的损害赔偿上限不违反法律规定,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的有效。
2021.02.19 128 -
合同约定的损害赔偿上限有效吗
有效。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只要合同双方均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损害赔偿上限是真实意思,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那么约定就是有效的。
2021.01.09 181 -
合同约定的损害赔偿上限是多少
有效。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只要合同双方均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损害赔偿上限是真实意思,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那么约定就是有效的。
2021.03.28 283
-
合同约定的损害赔偿上限有效吗
有效。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只要合同双方均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损害赔偿上限是真实意思,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2021-12-23 15,340 -
合同约定的损害赔偿上限有效吗?
合同约定的损害赔偿上限有效。民事主体签订合同时,应当遵循自愿原则,并根据自己的意愿确定合同的具体内容。当事人约定的损害赔偿上限不违反法律规定,是当事人真实意图的有效性。
2021-12-26 15,340 -
合同上有约定损害赔偿上限就无效吗
有效。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只要合同双方均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损害赔偿上限是真实意思,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2022-10-14 15,340 -
合同约定的损害赔偿上限是一定的吗
有效。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只要合同双方均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损害赔偿上限是真实意思,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2022-11-19 15,340
-
01:10
离婚损害赔偿如何认定
离婚损害赔偿的无过错方可以请求加害方进行损害赔偿,符合下列情形可以认定离婚损害赔偿: 1、夫妻中的一方具有有配偶者与他人或明知他人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的违法行为; 2、和别人同居,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 3、
617 2022.10.08 -
01:05
什么是约定损害赔偿
约定损害赔偿,指的是依照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意而制定的损害赔偿。 根据我国现行的《合同法》有关“违约金”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该根据违约的具体情况,向另一方当事人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失赔偿额具体的
519 2022.04.17 -
01:13
离婚损害赔偿能否约定
离婚损害赔偿是可以约定的。一般情况下,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不违反公序良俗的约定是可以被法律认可的。如果出现了法律不支持的离婚损害赔偿约定,法院会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判定。如根据当事人是否存在过错,存在何种过错,过
1,10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