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审查不受哪些限制不受行政复议申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行政复议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审查,不受行政复议申请的限制。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在审查行政复议案件时,即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也可以依据职权对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进行审查。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六条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一并提出对本法第七条所列有关规定的审查申请的,行政复议机关对该规定有权处理的,应当在三十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在七日内按照法定程序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依法处理,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在六十日内依法处理。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第二十七条行政复议机关在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时,认为其依据不合法,本机关有权处理的,应当在三十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在七日内按照法定程序转送有权处理的国家机关依法处理。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法院只能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行政复议审查结果维持或者变更。
对行政机关的下列行为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以及对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等。
-
行政复议机关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行政复议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同时也审查其合理性。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
2020.04.16 2,375 -
行政复议受理机关为
行政复议机关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有权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行政机关。行政机关特征如下: 1、行政复议机关是行政机关; 2、行政复议机关是有权行使行政复议权的行政机关; 3、行政复议机关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
2020.08.24 271 -
对行政机关的哪些行为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凡是行政机关针对具体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出的管理行为,只要本人认为这样的行为损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就可以进行申请行政复议,请求纠正。比如认为行政机关的下列行为损害了个人的合法权益,就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
2020.10.25 1,396
-
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审查行政行为
“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是针对复议前置问题而言的,不是针对"土地方面"的实体问题而言的。倘若法律没有规定复议前置,则依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022-08-12 15,340 -
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具体行政复议机关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复议
按相关法律规定,只要属于规定的情形,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第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规定不合
2022-04-27 15,340 -
根据行政复议法对行政机关哪些行为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一、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行政行为:第一,行政处罚行为。这是行政复议范围内最重要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照、行政拘留等。第二,行政强制措施。它包括限制人身自
2022-08-04 15,340 -
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具体行政复议机关能否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复议
按相关法律规定,只要属于规定的情形,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第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规定不合
2022-03-25 15,340
-
01:17
行政复议的期限有多长行政复议的期限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其次是行政机关受理复议后作出复议决定的期限。 关于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我国行政复议法明文规定,公民或者法人、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对其合法权益造成侵犯时,可自其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
367 2022.12.11 -
01:47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区别与联系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联系是:解决行政争议的方式。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区别如下: 1、处理机关不同。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处理机关是不同的,前者是行政机关,后者是人民法院,即司法机关; 2、性质不同。行政复议机关的复议行为属于行政行为,是一种行
5,310 2022.05.11 -
01:03
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的特征是什么我国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具体有下面几个特征: 第一,从属法律性。指的是不论哪个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都必须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规定的授权范围以及法定程序; 第二,裁量性。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可以根据相对人的具体行为,进行自由裁量; 第三,单
7,402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