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罪不定的可以开庭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第一款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定罪不捕,是涉嫌犯罪但没有逮捕必要或者有法定不应当逮捕的情形,区别于定罪免处。定罪不捕决定作出后,犯罪嫌疑人就会被释放,公安机关会采取其他非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如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定罪不捕不等于不起诉,逮捕和起诉是刑事诉讼的两个环节。是否逮捕只是决定是否限制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问题,是程序问题;而是否不起诉是侦查工作结束后,决定对犯罪嫌疑人是否移送起诉交付审判问题,是实体问题。只要公诉机关把案件起诉至法院,法院就会开庭审判,罪与非罪有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以后决定。对于监察机关移送起诉的已采取留置措施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对犯罪嫌疑人先行拘留,留置措施自动解除。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拘留后的十日以内作出是否逮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决定。
定罪不捕后是不会开庭的。定罪不捕的决定做出之后,公安机关会采取其他非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的措施,若是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法院将会开庭审理,依法做出判决;不符合上面的情况的,法院将不会开庭。
-
定罪不捕后还会开庭吗
定罪不捕后是不会开庭的。定罪不捕的决定做出之后,公安机关会采取其他非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的措施,若是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法院将会开庭审理,依法做出判决;批准或者是决定逮捕,应该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
2020.08.14 352 -
开庭不去可以吗
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案件时,如果遇到有一方当事人拒不到庭的情况,可以仅就到庭的另一方当事人进行询问、核对证据、听取意见。经审查核实未到庭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起诉状或者答辩状和证据,在查清全部案件事实的情况下,可以依法做出缺席判决。原告在开庭的时候没
2020.08.02 1,022
-
定罪不捕以后还会开庭吗?
1、不会。 2、定罪不捕,是涉嫌犯罪但没有逮捕必要或者有法定不应当逮捕的情形,区别于定罪免处。定罪不捕决定作出后,犯罪嫌疑人就会被释放,公安机关会采取其他非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如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2022-05-24 15,340 -
开庭通知已经确定时间了可以不开庭吗
一般而言,开庭时间确定后需要各方按时到达传票载明的地点开庭。 但是如果有以下特殊情形,经申请,法院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延期开庭审理: 1、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 2、当事
2022-06-20 15,340 -
定罪没有批捕还可以开庭吗
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人民检察院决定起诉的还会开庭,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就主刑、附加刑、是否适用缓刑等提出量刑建议,并随案移送认罪认罚具结书等材料。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
2022-05-22 15,340 -
定罪不捕还会开庭吗
不会。定罪不捕,是涉嫌犯罪但没有逮捕必要或者有法定不应当逮捕的情形,区别于定罪免处。定罪不捕决定作出后,犯罪嫌疑人就会被释放,公安机关会采取其他非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如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刑法》
2021-03-16 15,340
-
01:09
离婚可以不公开开庭吗
夫妻二人可以通过诉讼离婚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此时,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不公开审理该离婚案件。对于离婚案件,如果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法院可以不公开审理;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当事人没有申请不公开审理,法官在对案情进行了解后,可以自由裁量
1,051 2022.04.15 -
00:59
买房的定金不可以退吗
买房的定金能不能退还,要具体分析: 1、如果是由于购房者自身的原因而导致不能订立购房合同的,如购房者不愿意继续履行购房合同,那么定金是可以不予退还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合同无法订立是购房者违约导致的。 2、如果是由于开发商的原因而导致不能订
630 2022.04.17 -
01:08
法院开庭可以去旁听吗
对于法院开庭是否能旁听,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案件的性质判断其是否属于公开审理的案件,然后再由法官综合判断能否允许旁听。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的民事案件,除非该案件涉及到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
4,904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