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后买房有哪些情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婚后一方父母出资 (1)若产权证写夫妻双方的名字,则表示房子为出资方父母对夫妻二人的赠与,自然是夫妻共同财产,除非父母有证据证明房子是给夫妻一方的。 (2)如果产权证上只写了夫妻一方的名字,则表示该套房产为父母对自己一方子女的赠与,不是共同财产。双方有协议的情况除外。 2、婚后双方父母出资 双方父母支付首付,由夫妻两人共同还贷。这种在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出资购买的房子,如果双方没有事先约定的话,则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即使是产权证上只写了一个人的名字,也是共同财产。 3、婚后夫妻双方共同出资 这种情况下,无论房子登记在哪方名下,都被认为是共同财产,夫妻双方有协议的情况除外。 4、婚后夫妻一方出资 如果夫妻一方支付首付款的钱是自己的婚前财产,并且有证据证明资金来源,产权证上写的是自己的名字,那么就是其个人财产,否则就被视为共同财产,但夫妻双方有协议的情况除外。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买房后可以退房的情形: 1.延迟交房; 2.开发商缺少有效证件与批文,导致合同无效; 3.开发商没经购房人同意变更设计; 4.拿不到产权证; 5.无法得到贷款。
买房后可以退房的情形:双方协商一致的;逾期交房超过一定期限的;房屋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标准、不能修复或经修复仍不能达到约定质量标准的;由于开发商的过错不能依约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书的;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过3%的;开发商擅自变更规划设计的。
-
买房后可以退房的情形有哪些
买房后可以退房的情形:1.延迟交房;2.开发商缺少有效证件与批文,导致合同无效;3.开发商没经购房人同意变更设计;4.拿不到产权证;5.无法得到贷款。
2020.02.15 123 -
婚后房产分割情形有哪些
婚后房产分割的8种情形如下: 1、夫妻双方婚后出资取得房屋产权,不论房产证上是谁的名字,均为共同财产。离婚时按照市场价值计算,由取得房子的一方付给未得房一方房屋价值的一半,得房方单独偿还剩余的本金及利息; 2、夫妻一方婚前付了全部房款,并取
2023.04.29 158 -
在哪些情形下买房者可以退房?
买房者可以退房的情形: 1、开发商未经买房者同意擅自变更设计; 2、房屋面积误差超过3%; 3、房屋质量存在重大问题。例如楼体出现倾斜、墙体开裂、渗漏严重影响正常居住的、主体结构不合格的等多种情况; 4、开发商开发手续不全导致合同无效; 5
2020.06.20 102
-
婚后买房有哪些情形
1、婚后一方父母出资 (1)若产权证写夫妻双方的名字,则表示房子为出资方父母对夫妻二人的赠与,自然是夫妻共同财产,除非父母有证据证明房子是给夫妻一方的。 (2)如果产权证上只写了夫妻一方的名字,则表示
2022-07-22 15,340 -
婚前买房婚后要求离婚的情形有哪些
1、婚前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2、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
2023-01-13 15,340 -
买房后可以退房的情形有哪些?
买房后可以退房的情形: 1.延迟交房; 2.开发商缺少有效证件与批文,导致合同无效; 3.开发商没经购房人同意变更设计; 4.拿不到产权证; 5.无法得到贷款。
2023-02-19 15,340 -
在房屋买卖中违约的情形有哪些?
二手房买卖中常见的违约情形如下: 1、卖方未按照合同约定交付房屋; 2、卖方拒绝交付房屋; 3、买方延迟履行支付房款义务; 4、卖方不履行协助过户义务。根据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的规
2022-07-10 15,340
-
01:09
房屋买卖合同无效情形有哪些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1、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签订时至少一方不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在我国,年满十六周岁,且精神正常的人拥有独立签订合同的行为能力;2、房屋买卖合同的内容或者形式违法
1,468 2022.04.17 -
01:07
婚后买房,哪些情况属于个人财产
如果是用个人婚前财产买房的,并且登记自己名下,房产属于个人财产,离婚时不必须进行分配。比如,将自己婚前房产出售,用售房款全款买房依然登记自己名下。如果婚后买房用的是夫妻共同财产,这里共同财产包括一方或双方婚后的收入、公积金,这种情况下,不论
1,107 2022.04.17 -
01:05
婚姻效力的情形有哪些
婚姻效力的情形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有效婚姻,有效婚姻受法律的保护,并规定夫妻间应享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2、无效婚姻,在法律上不具有合法效力的婚姻,包括违反一夫一妻制的重婚、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婚姻、患有禁止结婚疾病的婚姻、未达到法定
742 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