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转非后还能再享有宅基地使用权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如果“农转非”人员对于原来在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拥有所有权的,可依法享有宅基地使用权;但如原来宅基地上的房屋灭失的,则其不再享有宅基地使用权。
我国实行“地随房走”原则,“农转非”人员如果仍对原在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拥有产权的,可依法享有宅基地使用权。但如果宅基地上的房屋灭失,则不再享有宅基地使用权。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居民安身立命的基础,根据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只有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才有资格享有宅基地使用权。换言之,非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是没有权利享有该权益的。因此,从这条规定来看,“农转非”人员由于其户口已经由农业户转为非农业户,自然就脱离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再具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身份,也就无权享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但另一方面,建造在宅基地之上的农村房屋属于公民个人的合法财产,无论该公民是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还是农转非人员,对农村宅基地之上的房屋均享有完全的所有权。因此,根据我国“地随房走”原则,如果农转非人员拥有地上房屋所有权,其也相应地应享有宅基地使用权。但农转非人员随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丧失,其对宅基地的使用权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即,如果宅基地上的房屋灭失,农转非人员不再享有房屋所有权,则其相应的宅基地使用权也会归于消亡。原国家土地管理局的有关文件中也规定,非农业户口居民(含华侨)原在农村的宅基地,房屋产权没有变化的,可依法确定其集体土地建设使用权。房屋拆除后没有批准重建的,土地使用权由集体收回。
-
农转非能否享有宅基地使用权
户口农转非后原则上不再享有宅基地使用权,但宅基地上房屋仍归其所有的,基于房地一体原则,房屋所有人可以使用宅基地使用权,同时户口已迁出但户内仍有亲属的可以继续使用宅基地。
2020.02.11 115 -
户口农转非后可否享有宅基地使用权
户口农转非后,如果“农转非”人员对于原来在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拥有所有权的,仍可享有宅基地使用权;但是如果原来的宅基地上的房屋灭失的,则其不再享有使用权。
2020.01.31 110 -
户口农转非后 可否享有宅基地使用权
我国实行“地随房走”原则,“农转非”人员如果仍对原在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拥有产权的,可依法享有宅基地使用权。但如果宅基地上的房屋灭失,则不再享有宅基地使用权。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居民安身立命的基础,根据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只有本集体经济组织的
2020.08.10 104
-
“农转非”后还能否享有宅基地使用权
我国实行“地随房走”原则,“农转非”人员如果仍对原在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拥有产权的,可依法享有宅基地使用权。但如果宅基地上的房屋灭失,则不再享有宅基地使用权。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居民安身立命的基础,根据土
2023-08-02 15,340 -
农转非户口还能享有宅基地使用权吗?
我国实行“地随房走”原则,“农转非”人员如果仍对原在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拥有产权的,可依法享有宅基地使用权。但如果宅基地上的房屋灭失,则不再享有宅基地使用权。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居民安身立命的基础,根据土
2023-08-22 15,340 -
农转非后宅基地是否享有使用权
1、村民将户口迁到城市的,原则上不再享有宅基地的使用权,但宅基地上房屋仍然归当事人所有人,所以宅基地使用权仍然由房屋所有人使用。 2、根据相关法律: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
2023-04-09 15,340 -
户口农转非后?可否享有宅基地使用权
我国实行“地随房走”原则,“农转非”人员如果仍对原在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拥有产权的,可依法享有宅基地使用权。但如果宅基地上的房屋灭失,则不再享有宅基地使用权。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居民安身立命的基础,根据土
2023-08-02 15,340
-
01:32
宅基地的使用权可以继承吗
根据法律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作为公民的合法财产可以被继承,但是,宅基地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宅基地使用权不属于被继承人遗留的合法财产,不能被继承,如
1,862 2022.04.17 -
01:20
农村宅基地能买卖吗
农村宅基地的买卖是可以的,但有很多的限制买卖的条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已经得到本村的村民委员会同意,并最后取得乡级政府的批准; 转让人和受让人都是同一个村的村民; 受让人确实没有宅基地,申请符合宅基地规定的条件; 宅基地使用权必须
10,503 2022.05.11 -
01:17
宅基地是否能有偿转让
宅基地是不可以进行出售的,根据我国当前的法律规定,再结合目前的司法实践来看,农村宅基地买卖合同采用认定无效为原则,农村私房买卖中,买房人名义上是买房,实际上其实是买地,在房地一体的格局下,处分房屋的同时也处分了宅基地,损害了集体经济组织的权
2,128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