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检察院调查期间,把本人户口调走,这意味着就一定会被判刑了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被检察院调查期间,把本人户口调走,这意味着很可能会被判刑。《户口登记条例》第十条公民迁出本户口管辖区,由本人或者户主在迁出前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领取迁移证件,注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公民迁往边防地区,必须经过常住地县、市、市辖区公安机关批准。第十一条被征集服现役的公民,在入伍前,由本人或者户主持应征公民入伍通知书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注销户口,不发迁移证件。第十二条被逮捕的人犯,由逮捕机关在通知人犯家属的同时,通知人犯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注销户口。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在这类刑事案件中,和解是取得从轻处罚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案件已经交到检察院有二种情况:一是到了提请批捕的程序。如果被害人在这个阶段同意和解,并向检察院申请不不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的话,那么可以争取检察院不予逮捕,即不用羁押,但一般最后公安仍是要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的,除非公安机关愿意撤案处理才不会再移送审查起诉。二是已到审查起诉程序。如果在这个阶段,双方愿意和解,一般要配合在检察院争取不起诉(这类案件法律明确规定,刑事和解后可以不起诉,但仍须向检察院申请,决定权在检察院),案件便完结,人即可释放,也不构成犯罪,于是不用再过法院,诉讼程序可终结。
不一定。网上追逃说明公安已经立案侦查了,但还没有定罪,定罪只能由法院来判决。并不一定说被上网追逃的人一定会被定罪,这要看案件的证据情况,如果证据不足或者法院认为不构成犯罪,就不会定罪了。
-
被检察院传唤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被批捕的人正式进入了刑事诉讼程序并将追究其刑事责任;传唤是通知没有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自行按照指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接受讯问的行为。传唤则是通知犯罪嫌疑人自行按照指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接受讯问,它本身是通知的性质,其强制性没有拘传直接
2022.07.06 978 -
收监意味着就被判刑吗
收监是监狱按照法定程序将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收押入监的活动。收监意味着判刑,是刑罚执行的开始。同时,收监是一项严肃的执法活动,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执行。对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三个月
2020.07.06 239
-
被检察院批捕说明什么,是不是就意味着要判刑了
一、有证据证明被批捕人发生了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 二、被批捕的人正式进入了刑事诉讼程序并将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
2022-07-24 15,340 -
就是被检察院逮捕就有罪吗这种情况意味着什么呢
检察院批捕意味着: 1、有证据证明被批捕人发生了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 2、被批捕的人正式进入了刑事诉讼程序并将追究其刑事责任。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
2022-08-30 15,340 -
收监意味着就被判刑吗
收监一般意味着已经被判刑。收监是开始执行刑罚的体现。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规定,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的时候,应当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在判决生效后十日以内将有关的法律文书送达公安
2022-06-03 15,340 -
被检察院批捕意味着什么?
检察院批捕意味着被批捕人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被批捕的人正式进入了刑事诉讼程序、犯罪嫌疑人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在拘留所度日。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
2022-06-05 15,340
-
01:07
一个人被判了无期徒刑能减刑吗
被判了无期徒刑的罪犯,需要符合减刑条件才能减刑。 无期徒刑犯在执行期间,如果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服刑二年以后,可以减刑。为使无期徒刑犯的减刑,与死缓犯、有期徒刑长刑犯的减刑相照应,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一般可以减为十八年以上二十年以
1,563 2022.06.14 -
01:11
被刑事拘留一定会判刑吗
被刑事拘留不一定会判刑,构成犯罪的才会判刑;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
3,262 2022.05.11 -
00:48
被害人不谅解就判不了缓刑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被害人的谅解并不是适用缓刑的必要条件。适用缓刑的首要条件,是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其次,还需要满足四个实质条件:第一,犯罪情节较轻,因为犯罪情节不仅反映犯罪行为的客观危害大小,同时也反映犯罪
1,204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