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不接收劳动仲裁通知书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者为申请人,用人单位为被申请人的,劳动仲裁通知单位不接受,不影响仲裁程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将仲裁申请副本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仲裁时效,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劳动者为申请人,用人单位为被申请人的,劳动仲裁受理通知书,不需要用人单位接收; 2、劳动仲裁委在受理劳动仲裁申请后,会在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后,应当提交答辩状,不提交的,不影响仲裁程序进行。
劳动者为申请人,用人单位为被申请人的,劳动仲裁通知书单位不接收,不影响仲裁程序进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
劳动仲裁通知书不接怎么办
如果用人单位不接收劳动仲裁通知书,一般并不影响仲裁程序进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2020.11.21 204 -
劳动仲裁通知书不出来单位却没接到怎么办
劳动仲裁通知书单位不接收一般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2020.10.21 286 -
单位不接受劳动仲裁裁决怎么办
如果单位不履行生效的劳动仲裁裁决,劳动者可以催告其及时履行;若单位拒绝的,则劳动者可以在申请执行的时效期间内依法去人民法院请求执行。法院在受理后的六月内应当及时执行。
2020.08.13 250
-
劳动仲裁通知书单位不接收怎么办
1、劳动者为申请人,用人单位为被申请人的,受理通知书,不需要用人单位接收;2、劳动仲裁委在受理劳动仲裁申请后,会在五日内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后,应当提交答辩状,不提交的,不影
2022-08-23 15,340 -
劳动仲裁通知书单位不接收如何办
1、劳动者为申请人,用人单位为被申请人的,受理通知书,不需要用人单位接收;2、劳动仲裁委在受理劳动仲裁申请后,会在五日内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后,应当提交答辩状,不提交的,不影
2022-08-23 15,340 -
劳动仲裁通知书单位不接收要怎样办
1、劳动者为申请人,用人单位为被申请人的,受理通知书,不需要用人单位接收;2、劳动仲裁委在受理劳动仲裁申请后,会在五日内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后,应当提交答辩状,不提交的,不影
2022-08-23 15,340 -
劳动仲裁通知书单位不接收该怎样办
1、劳动者为申请人,用人单位为被申请人的,受理通知书,不需要用人单位接收;2、劳动仲裁委在受理劳动仲裁申请后,会在五日内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后,应当提交答辩状,不提交的,不影
2022-08-23 15,340
-
01:03
单位不给缴纳社保,劳动仲裁后怎么补偿
单位不给缴纳社保,劳动仲裁后的补偿如下: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后的补偿是由单位依法在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如果用人单位逾期仍未缴纳或者补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查询其存款账户;并可以申请县级以上有关行政部门作出划拨
6,937 2022.04.17 -
01:03
工伤仲裁后单位不赔偿怎么办
工伤仲裁后单位不赔偿可以向当地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1、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 2、住院伙食补助费; 3、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 4、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 5、
1,255 2022.11.21 -
00:58
单位不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单位不签劳动合同的处理办法如下: 1、如果用人单位已经用工超过一个月,但不足一年,并且拒绝同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应当每月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 2、如果用人单位已经用工超过一年,但是拒绝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应当视为用人单位已经同劳动者
8,57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