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结婚抚养费要交多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抚养子女的责任是由父母双方共同承担,夫妻离婚并不影响父母的抚养责任,不抚养子女的一方要给付抚养费。 2、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离婚后的父母子女关系】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父母未结婚小孩抚养费一般根据孩子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一般按照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不符合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标准,分别以当地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计征的参考基本标准,结合当事人的实际收入水平和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情节,确定征收数额。社会抚养费的具体征收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
未婚男方要多少抚养费
抚养费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具体抚养费的确定要根据当地生活水平及孩子可能的实际生活花费来确定。可以比照婚生子的标准。 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
2021.01.29 170 -
未婚先孕要多少抚养费
未婚先孕抚养费的计算,与正常生育的孩子的抚养费计算并无差异。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
2021.04.04 228 -
没结婚证孩子抚养费要交多少
没有办结婚证有小孩抚养费的数额,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以依据当年总收入或者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2021.02.21 124
-
双方未结婚要交多少抚养费
1、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抚养子女的责任是由父母双方共同承担,夫妻离婚并不影响父母的抚养责任,不抚养子女的一方要给付抚养费。 2、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离婚后的父母子
2023-08-26 15,340 -
双方未结婚抚养费要多少
1、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抚养子女的责任是由父母双方共同承担,夫妻离婚并不影响父母的抚养责任,不抚养子女的一方要给付抚养费。 2、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离婚后的父母子
2023-09-29 15,340 -
未结婚有小孩要交多少社会抚养费
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不符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标准,分别以当地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
2022-06-22 15,340 -
双方未结婚抚养费要多少钱
1、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2、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总收入的20%至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
2023-08-14 15,340
-
01:10
孩子抚养费要交多少年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抚养费的给付方式分为定期给付和一次性给付,定期给付的,一般从离婚后的第一个月开始,给付至子女十八周岁为止;当然如果协商一致也可以延长给付期限。如果有经济条件的,也可以离婚后一次性给付。另外,如果父母双方已经约定好抚养费给付
1,117 2021.03.24 -
01:08
离婚孩子抚养费要给多少
抚养费是父母或其他对未成年人负有抚养义务的人,为未成年人承担的生活、教育等费用。总体而言,抚养费的具体数额取决于父母的负担能力、当地生活水平、子女数量等。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如果当事人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按其月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标准
1,058 2021.03.24 -
01:25
离婚婴儿抚养费多少
夫妻二人离婚时,如果子女为婴儿的,婴儿抚养费的计算标准适用一般子女抚育费的计算标准。需要注意的是,影响子女抚养费具体数额的计算标准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1、子女的实际生活所需;2、父母的负担能力;3、子女生活当地的生活水平。在此看来,对于
823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