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上约定的期限内的履行有期限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合同的履行时间是否有期限需要看当事人之间是否有约定,有约定的按约定。 1、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 (一)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2、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合同主要条款与示范文本】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补救措施】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合同的履行期限,可以由当事人约定。若没有约定,则按照法律,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合同的履行期限,可以由当事人约定。若没有约定,则按照法律,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
合同履行期限能约定吗
合同的履行期限,可以由当事人约定。若没有约定,则按照法律,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2021.03.15 115 -
合同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合同有效吗?
没有履行期限的合同满足下列要求是有效的: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没有履行期限的合同内容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没有履行期限的合同内容符合公序良俗;法定其他有效条件等。
2021.02.17 153 -
合同的履约期限
合同履行的期限是买卖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协商订立合同过程中约定的,是用来界定合同当事人是否按时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延迟履行合同义务的客观标准,是双方履行合同的时间界限,该界限经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上签字生效,受法律保护,违反该约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021.01.15 692
-
合同的履行期限可以约定吗
合同的履行期限,可以由当事人约定。 若没有约定,则按照《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
2022-05-27 15,340 -
合同的履行期限可以约定吗?
合同的履行期限,可以由当事人约定。 若没有约定,则按照《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
2022-10-18 15,340 -
如何约定合同的履行期限
可以通过协议来约定。
2022-01-21 15,340 -
合同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可以随时履行吗
1、合同没有明确履行期限的,债务人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能随时履行。 2、合同内容一般由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但是,实践中总会出现对合同履行期限、履行地点等合同内容约定不明。对此,我国法律做了专门的规定。
2022-11-14 15,340
-
00:59
合同没有约定履行期限如何解除
合同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话,当事人想要解除合同,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终止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1、当事人可以与对方进行协商,双方协议解除合同;2、当事人可以达成补充的约定,按照约定解除合同;3、当事人可以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单
1,954 2022.05.11 -
01:29
合同履行期限约定不明如何处理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61条以及第62条的规定,对于合同履行期限约定不明的情况,双方当事人首先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达成一致的补充协议。换句话说,就算双方事先约定不明确,也可以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就合同的履行期限问题达成新的约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
989 2021.07.05 -
01:43
履行中的合同诉讼期限怎么确定
诉讼时效,是一种法律制度,它规定的是确认法律文书和法律事实发生或消失法律效力的时间范围。设定诉讼时效,不是保护债务人,而是促使债权人积极、主动行使债权,从而确保债权人的利益不受损害。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民事案件千差万别,因此,具体到各个案件,
1,26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