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约定用人单位试用期的合法方式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约定试用期应注意以下问题: (1)有三种情形是不可以约定试用期的: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年;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2)在试用期内,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3)试用期只能约定一次,即使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劳动期间调整工作岗位,或者离开用人单位后又重新回来工作。 (4)劳动合同不能只约定试用期或者约定的试用期与合同期限相同,否则视为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视为劳动合同期限。 (5)用人单位出资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职工在试用期内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不得要求职工支付相关培训费用。 (6)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不能轻易提出解除合同。 风险提示: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约定试用期的时间。法律明确规定,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时间为一年以下三个月以上的,试用期最长为一个月。满一年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的,试用期是六个月以下。
应当与劳动者协商确定,并在劳动合同中明确。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
用人单位如何约定试用期时间
用人单位约定试用期时间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法律明确规定,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时间为一年以下三个月以上的,试用期最长一个月。满一年不满三年的,不得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的,一般不超过六个月。
2020.01.25 90 -
用人单位违法约定试用期
用人单位违法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试用期是指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是否合格进行考核,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是否
2020.06.20 143 -
单位应该如何约定试用期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够约定一次试用期,而且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能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能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能超过六个月。
2020.06.18 121
-
用人单位如何约定试用期
不能超标准约定试用期。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
2023-02-21 15,340 -
试用期用人单位如何约定工资
试用期工资的约定--《劳动合同法》的一个漏洞与此同时,《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劳动者工资水平也作出了保障: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重申试用期
2022-04-07 15,340 -
用人单位如何约定试用期工资?
1、《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这一规定明确了试用期内劳动者的工资水平。
2021-10-14 15,340 -
用人单位应当如何约定试用期?
《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
2022-05-30 15,340
-
01:01
用人单位试用期不交社保合法吗
用人单位试用期不交社保不合法。试用期间,只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就应该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
2,459 2022.05.11 -
01:09
用人单位不续签合同如何赔偿
劳动合同到期公司不续签应该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的标准为:按照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合同履行期届满前,用人单位应当遵循严格的续签程
779 2022.04.17 -
00:54
单位缴纳的医保如何使用
医保卡单位缴纳的部分是统筹基金,单位缴纳的统筹基金,主要使用途径是: 1、员工支付住院医疗及部分门诊大病费用; 2、支付范围包括,门诊普通疾病的医疗费用; 3、起付标准以下的住院和门诊特定项目基本医疗费用; 4、起付标准以上、统筹基金最高支
17,995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