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形下下列一项不适用定金罚则?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只有违约行为,但是违约行为并没有导致合同的目的能实现的情形下不适用定金罚则。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第五百八十七条规定,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回收。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六条第一款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因不可抗力、意外事件致使主合同不能履行的,不适用定金罚则。因合同关系以外第三人的过错,致使主合同不能履行的,适用定金罚则。受定金处罚的-方当事人,可以依法向第三人追偿。当事人交付留置金、担保金、保证金、订约金、押金或者订金等,但没有约定定金性质的,当事人主张定金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下列四种情况下不适用定金罚则: 1、没有书面约定定金的内容; 2、没有实际给付定金; 3、当事人交付留置金、担保金、保证金、订约金、押金或者订金等,但没有约定定金性质; 4、因不可抗力、意外事件致使主合同不能履行。
-
哪些情况不适用定金罚则
定金罚则适用于有违约行为存在的合同,且必须有合同目的落空的事实,该违约行为与合同目的落空之间有因果关系。满足上述条件的可以适用,如果不符合以上条件则无法适用。
2021.03.01 134 -
定金哪些情况下适用
定金的适用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定金合同是实践合同,需要定金的实际交付; 2、主合同必须有效。如果主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即使当事人已交付并收到定金,定金罚款也不能适用。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3、当事人不履行债务,不能免除责任。 收受定金
2022.06.17 321 -
过错推定哪些情形下适用
过错推定是适用过错原则的一种特殊情况,是指受害人能够证明其损害是由行为人造成的,行为人不能证明其对损害没有过错的,法律推定其有过错,并对损害承担侵权责任。 过错推定适用于以下情况: 1、建筑物和其他地上物造成损害的责任。 2、共同危险行为造
2022.04.14 446
-
什么情况下可以适用定金罚则, 定金罚则在什么情况下才能适用, 罚则
只有在一方不履行合同,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使非违约一方基于合同所产生的期待利益丧失,订立合同的目的不能达到的,才可以视为根本违约而运用定金罚则。也就是说,对于延履行合同的行为,只有在已经构成了根本违约
2022-02-15 15,340 -
定金罚则的适用与对付情形
定金合同遵循法律规定,在解除或者不能履行时,并不是说定金就不能返还或者说对方必须支付双倍定金。根据我国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对适用定金罚则的几种特殊情况作出了规定:1、视为不履行被担保的债务的情况。因当事
2022-05-09 15,340 -
定金罚则的适用、情形和对付
定金合同遵循法律规定,在解除或者不能履行时,并不是说定金就不能返还或者说对方必须支付双倍定金。根据我国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对适用定金罚则的几种特殊情况作出了规定:1、视为不履行被担保的债务的情况。因当事
2022-05-03 15,340 -
定金罚则的适用及对付情形
定金合同遵循法律规定,在解除或者不能履行时,并不是说定金就不能返还或者说对方必须支付双倍定金。根据我国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对适用定金罚则的几种特殊情况作出了规定:1、视为不履行被担保的债务的情况。因当事
2022-04-24 15,340
-
01:13
哪些情形适用法定继承法定继承,主要指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拥有的遗产的处理立遗嘱时,将由法律所规定继承人的范围、以及继承顺序的一种继承形式。法定继承同时也是遗嘱继承以外的,按照法律的直接规定将被继承人的遗产转移给继承人的一种遗产继承的方式。 根据《继承法》的相关规
1,654 2022.04.17 -
01:07
双方违约时如何适用定金罚则我国民法典规定了具体的定金罚则适用条件,但是没有规定,在双方都存在违约行为时,是否能否适用定金罚则。根据相关司法实践经验,地方人民法院在认定双方都存在违约责任的时候,不会直接适用定金罚则。因为从根本上说,定金罚则是一项违约责任,具有惩罚性的
1,209 2022.04.17 -
01:34
我国不适宜担任股东的情形有哪些出现以下几种情形,则不适宜担任股东: 1、个人没有民事行为能力、或者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2、正被执行刑罚、或者正被执行刑事强制措施的人; 3、正在被公安部门通缉的嫌疑人; 4、因贪污、受贿、侵占他人财产、挪用公款、或破坏社会市场经济秩
1,791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