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欠条没有转账记录可以申请财产保全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只有欠条没有转帐记录,可以申请财产保全。欠条是个人或单位在欠款、欠物时写给有关单位或个人的凭证性应用文。欠条今天也有人称作“白条”。欠条也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为证明一方欠另一方财物而立下的字据,一种凭据类应用文体。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民事诉讼法》第101条的规定,诉前财产保全的适用条件是:1.需要采取诉前财产保全的申请必须具有给付内容,即申请人将来提起案件的诉讼请求具有财产给付内容。2.情况紧急,不立即采取相应的保全措施,可能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失。3.由利害关系人提出诉前财产保全申请。利害关系人,即与被申请人发生争议,或者认为权利受到被申请人侵犯的人。4.诉前财产保全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申请人如不提供担保,人民法院驳回申请人在起诉前提出的财产保全申请。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首先是可以给肯定的回答,是可以起诉的。但是向法院起诉的时候呢,我们必须要理清自己的法律关系。比如说你所起诉的这个法律关系是否是属于合法的。 如果说在借款或者说欠款的过程中,提供的抵押、担保或者债权转让的这些事实并有相应的证据可以证明的话,那么即使仅仅只有转账记录而没有借条或者欠条,也是可以综合其他的证据予以证明。
-
只有欠条没有转账记录可以起诉吗
可以。但是欠条上要有明确的借款方与收款方、借款数额、日期等可以表明借款关系存在的信息,最好是欠条原件。但民间借贷是实践行为(实践合同)但如果有交付款的证明那就更好了。
2020.03.19 530 -
只有欠条没有转账记录可以起诉吗
只有欠条没有转账记录可以起诉。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2022.07.08 2,521 -
只有转账记录没有借条可以要回欠款吗
只有转账记录没有借条可以要回欠款,当事人没有欠条只有转账记录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的法定条件为原告要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要有明确的被告,要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及事实和理由等。
2020.02.19 233
-
只有转账记录没有欠条可以起诉吗
只有转账记录没有借据可以起诉,但如果法院支持上诉请求,只有转账记录更容易面临败诉,除非对方承认借款。所以,要达到要求对方还钱的目的,还需要收集更多的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包括
2021-11-26 15,340 -
没有欠条只有转账记录可以起诉吗
当然是借款的证据,还要有其他证据,如谈话录音、手机信息、网上聊天记录等。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
2022-04-17 15,340 -
只有转账记录没有欠条可以起诉吗?
只有转账记录而没有欠条是可以起诉的,但若想法院支持上诉请求,仅仅只是转账记录面临败诉的可能性较大,除非对方承认借款的事实。因此,想要达到要求对方还钱的目的还需要收集更多的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才可。 我
2022-05-14 15,340 -
只有欠条没有转账记录可以起诉吗?
欠条合法有效且能够证明借款事实的,债权人是可以起诉的。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条件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
2021-07-27 15,340
-
01:12
没有借条只有转账记录可以起诉吗
没有借条只有转账记录可以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可知,当事人起诉只需要满足原告适格、被告明确、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即可,而借条和转账记录均属于证据,并不是起诉必须提交的,
2,763 2022.04.17 -
00:48
只有转账记录没有借条可以起诉吗
只有转账记录没有借条,是可以起诉的,但是原告将面临举证不能的风险。原告在诉讼中要向法院举证证明借贷关系成立,包括要证明双方存在成立借贷关系的意思表示,一方已经履行了款项出具的义务。如果没有借条,对方可能会抗辩是双方存在买卖合同关系,赠与合同
3,331 2022.10.04 -
00:58
没欠条有转账记录可以起诉吗
没欠条,有转账记录,可以起诉。向法院起诉首先要认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认双方是否存在民间借贷关系。然后收集和整理双方借贷的证据材料。债权人从以下方面来收集证据材料:关于债务方主体资格的证据;双方聊天记录;转账流水等证据。为了防止超过诉讼时效
890 202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