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被盗用可以办贷款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贷款必须本人带身份证,放贷方必须首先确认人与证相符无误才能开始办理,如果发生了信息被盗用于贷款,不必过分焦虑因为主要责任在放贷经办人,如果数额巨大警方可能要求你协助调查理应积极配合提供线索。 这个你只能依靠法院上诉解决你的经济问题,如果盗用你的身份证的话你只能去报经侦警察,派出所一般不会受理你的。 有一个就是,你可以去把你的身份证报失重办(到派出所你就说丢失就可以,其它不别说了,这样自然的),这样你可以减少你同学再次利用你的身份证的机会,因为你已经报失,报失之后的身份证办理业务为无效,这个你作为保护你自己的措施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三条【隐私权侵害行为】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如当事人的身份证被他人盗用办理贷款的,当事人可以持本人的户口簿等到银行机构说明情况,请求银行机构终止办理该贷款业务,并保留相关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处理。
可以向法院起诉,对自己未实施的行为不用承担责任,若是因此产生了不良信用记录,在有充分根据的前提下提出诉讼,由法院最终裁定。如果法院最终判决当事人确实是属于身份证被盗用而产生的不良信用记录,该记录最终可以在银行征信系统里消除。因为贷款机构应当却没有尽到审查义务,由此产生的后果由贷款机构来承担主要责任。
-
身份证被盗别人可以贷款吗
可以的,根据法律规定你如果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别人拿去做了贷款,你是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的,因为别人盗用你的信用及个人资料。银行也有责任,没有核查资料与本人是否相符。前提,这些你必须证明别人拿是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且没有你的首肯。
2020.10.20 609 -
身份证被人盗用贷款怎么办
身份证被人盗用贷款的,可以选择报警处理,对于盗用他人身份证者会被给予相应的处罚。如果身份证被盗贷款后产生了不良信用记录的,被盗身份证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在银行征信系统里消除不良记录;如果被贷款平台要求还款的,则可以搜集证据证明贷款是身份
2020.11.24 269 -
-
盗用他人身份证办理贷款可以吗
一、盗用身份证,非持证人本人到银行是开不了户的,如果银行开户了则属于不当、过错或存在着办事瑕庇,银行应承担不利法律后果。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相关规定,对盗用者追究违法责任,构成犯罪
2022-05-01 15,340 -
身份证被盗用贷款怎么办
可以向法院起诉,对自己未实施的行为不用承担责任,若是因此产生了不良信用记录,在有充分根据的前提下提出诉讼,由法院最终裁定。如果法院最终判决当事人确实是属于身份证被盗用而产生的不良信用记录,该记录最终可
2021-07-16 15,340 -
身份证被盗用贷款怎么办
身份证被盗用贷款,涉嫌贷款诈骗,建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处理。同时可以到银行查询一下自已的信用记录,看看是否贷有款,冒用他人名义贷款的属违法,那么当事人在有充分根据的前提下,可提出上诉,由法院裁定。法院
2022-01-31 15,340 -
盗用他人身份证银行可以贷款吗
一、盗用身份证,非持证人本人到银行是开不了户的,如果银行开户了则属于不当、过错或存在着办事瑕庇,银行应承担不利法律后果。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相关规定,对盗用者追究违法责任,构成犯罪
2022-05-04 15,340
-
00:55
不法分子利用身份证号可以贷款吗不法分子利用身份证号可以贷款。当下小额贷款公司因自身审批灵活,门槛比银行低,办理速度快,手续方便,还款方式多样等特点,在审批上也不如银行严格,所以不法分子可以利用他人身份证号进行网贷。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
7,882 2022.04.17 -
00:59
用手机可以补办身份证吗用手机不可以补办身份证。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应当登记指纹信息。手机上不可以补办身份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居民身份证登记的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户口所在地住址、公民身份号码、本人相片、指纹信息、证件的有
18,653 2022.05.11 -
00:50
可以办临时身份证吗可以办临时身份证。办理临时身份证的步骤如下: 1、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办理申请手续,交验居民户口簿、本人近期一寸免冠黑白相片,交纳证件工本费人民币10元。未满16周岁的公民,由监护人代为申领; 2、公安派出所将公民个人信息核准后,报
8,55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