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以办工作名义打得借条是否算诈骗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诈骗和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分的,要确定好到底是诈骗还是民间借贷纠纷。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是公私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规定: 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或者单处;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并处罚金或者。与行为的界限: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账,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偿还的;还有些打借条之后伪造还款收条的,诈称已经还款的,仍属,不构成诈骗。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以工程名义借钱通常不属于诈骗,一般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即债权债务关系。而且民间借款,利息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不算。借钱立有有借据,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即债权债务关系,所以不属于违法行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使受害人陷于错误认识并“自愿”处分财产,从而骗取数额较大以上公私财物的行为”,因此不构成诈骗罪。
-
以办信用卡名义诈骗是否犯罪
需要看具体金额和情节,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
2020.01.04 206 -
以他人名义借钱算诈骗吗
以别人名义向朋友借钱不构成诈骗,但如果是以虚构事实、隐瞒真实的方式向他人欠钱,事后不归还的,构成诈骗罪。行为人犯诈骗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020.02.29 1,312 -
打借条算诈骗吗
打借条跑了如果借款时采用了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的算是诈骗,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2020.02.10 148
-
网友借钱,并且以自己名义向好友取得钱,能否以诈骗罪的形式告他诈
您的表述不是特别清楚,您与对方通过网络相识,这无可非议,关键是对方从您这里取得的4.5万元是以什么方式取得的,是否是对方向您的借款。如果是借款的话,那么是不构成诈骗罪的。按照法律的规定诈骗罪必须是对方
2022-02-23 15,340 -
以投资名义借钱是否构成诈骗
尚不能确定是否构成诈骗!诈骗罪,主要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具有以下特征:1.行为人主观上是出于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2
2022-02-05 15,340 -
以投资诈骗罪名义借钱怎么办?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事实骗取他人钱财是诈骗。诈骗罪的构成要件:1。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公私财产所有权。2、客观要件本罪客观上表现为利用欺诈手段骗取大量公私财产。三、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
2021-11-08 15,340 -
以投资的名义借钱是否构成诈骗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事实骗取他人钱财就是诈骗。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主体要件
2022-06-25 15,340
-
01:03
借钱打欠条好还是借条好
在实践中,借条比欠条收条更能够直接的反映借贷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相应的在纠纷发生后债权人需要承担的举证责任也相对较小,因此如果是借款,那么打借条是比欠条更好的。借条一定不要写成是欠条,欠条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可能是由于借款产生的,也有可能
3,349 2022.04.17 -
01:30
打借条还是欠条好
根据2020年最新颁布的民间借贷司法解释,欠条和借条都可以作为债权的凭证。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债权人可以拿着欠条或者借条,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因此,实际上并没有说欠条或者借条哪个更好。借条是指,在借贷关系中,借款人
4,015 2022.04.15 -
00:59
不当得利算诈骗吗
不当得利不算诈骗。两者的概念不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的利益。不当得利的情形在生活中经常发生,是没有法律上的依据获得利益的行为。 不当得利是民
1,97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