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逃出资的民事责任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十四条:“股东抽逃出资,公司或者其他股东请求其向公司返还出资本息、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实际控制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公司债权人请求抽逃出资的股东在抽逃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实际控制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抽逃出资的股东已经承担上述责任,其他债权人提出相同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以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八条:“作为被执行人的企业法人,财产不足以清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申请执行人申请变更、追加抽逃出资的股东、出资人为被执行人,在抽逃出资的范围内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和第十九条:“作为被执行人的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其股东未依法履行出资义务即转让股权,申请执行人申请变更、追加该原股东或依公司法规定对该出资承担连带责任的发起人为被执行人,在未依法出资的范围内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的规定可以查股东是否实际出资,如果股东、公司高管等有抽逃出资的行为,可以追究股东、公司高管的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对公司其他股东的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五条,第四十三条等规定,除股东之间或者公司章程另有约定外,股东应当按照其出资比例享有分红权、优先认购权及表决权等权利。可见,股东平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重要原则。如果股东抽逃出资,将会损害其他股东及公司的利益。 2、对公司的民事责任。 3、对公司债权人的民事责任。
1、公司或者其他股东可请求抽逃出资的股东向公司返还出资本息,也可请求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实际控制人股东抽逃出资承担连带责任。 2、公司债权人可请求抽逃出资的股东在抽逃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实际控制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 3、公司可根据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限制抽逃出资股东的利润分配请求权、新股优先认购权、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等股东权利,但不得限制股东的知情权。 4、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全部出资,经公司催告缴纳或者返还,其在合理期间内仍未缴纳或者返还出资得,公司可以股东会决议解除该股东的股东资格。
-
抽逃出资的刑事责任
1、涉嫌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 2、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条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
2022-01-24 15,340 -
抽逃出资罪刑事责任
既遂抽逃出资罪的刑事责任: 1、构成抽逃出资罪既遂的,一般应当承担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抽逃出资金额2%-10%罚款的刑事责任; 2、单位犯本罪的,应当承担相应的罚款责任,其直接责任人
2021-11-23 15,340 -
抽逃出资人应负负哪些民事责任
1、抽逃出资股东有责任返还公司出资利息。逃避出资的股东应当承担停止侵权、返还财产等民事责任。二、抽逃出资股东对公司债权人的补充清偿责任。抽逃出资的股东应当对抽逃出资本利息范围内无法清偿公司债务的部分承
2021-11-08 15,340 -
抽逃出资的举证责任?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二十条规定,当事人对是否履行出资义务有争议,原告对股东履行出资义务提供合理怀疑证据的,被告股东应当对其履行出资义务承担举证责任。在举证责任分配上,原则上应由债权人或守约股东举
2021-11-27 15,340
-
00:55
抽逃出资的法律后果公司对抽逃出资的,股东可以要求其补足出资,且抽逃出资的股东不经过诉讼时效的约束。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抽逃出资的股东对公司补足出资的责任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股东抽逃出资,其实是对公司的侵权行为,且是对公司的不守承诺的行为。除此之外,股东抽逃出资
1,520 2022.04.17 -
01:42
抽逃出资的情形有哪些抽逃出资的情形包括:1、公司资本验资后控股股东利用其强势地位,强行将注册资金的货币出资的一部分或全部抽走; 2、股东通过其控制的其他民事主体与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增加交易成本,变相获得公司财产或伪造虚假的基础交易关系,如公司与股东间的买卖关
2,679 2022.04.15 -
01:01
什么是抽逃出资罪根据《刑法》相关规定,抽逃出资罪,主要指的是公司的股东、或者发起人违反了《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在公司成立之后,又抽逃其出资资金,涉嫌金额巨大、产生后果较为严重的、或者导致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抽逃出资罪的构成要件: 1、本罪的犯罪客体为:国
1,46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