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是不是需要证据的,我国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2.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这是关于犯罪严重程度的规定。基于已有证据证明的犯罪事实。 3.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由于逮捕是最严厉的强制措施,只有在确有必要时才可以适用。 上述三个条件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对其逮捕。只有严格掌握逮捕的适用条件,才能够防止错捕和滥捕现象的发生。 依据法律规定,对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可以采用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方法。 所谓严重疾病一般指不治之症、濒临死亡、严重传染病等。所谓婴儿指未满1周岁的儿童。这一规定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 拓展资料 刑事诉讼法第60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可以逮捕。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逮捕人的时候,必须出示逮捕证。逮捕后,应当立即将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
法律逮捕程序的规定:在出示逮捕证之后,进行逮捕,逮捕后,应当立即将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并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批准逮捕是人民检察院同意公安机关逮捕犯罪嫌疑人的请求。公安机关在侦查中认为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制作提请批准逮捕书,连同案件材料和证据一并报送人民检察院审査批准。
-
法律是怎么规定逮捕程序的?
法律对逮捕程序主要有以下程序: 1、公安机关在侦查中认为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应制作提请批准逮捕书,连同案件材料和证据一并报送人民检察院审査批准; 2、一般会在出示逮捕证之后,进行逮捕; 3、逮捕后,应当立即将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并在逮捕
2020.05.14 107 -
逮捕制度是在我国的什么中规定的
逮捕制度是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法律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依法逮捕。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将犯罪嫌疑人的犯罪的性
2020.01.01 91
-
提请逮捕是什么意思?我国法律上是如何规定的?
检察院批准逮捕的条件有两个基本:案件事实基本清楚,证据基本充分。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就可以逮捕了。 逮捕的手续, 这里是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第六十六条公安机关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写出提请批准逮
2022-07-26 15,340 -
法律规定不需要逮捕的情形是什么
构成犯罪无需逮捕批捕的情形有: 1、不符合《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逮捕条件; 2、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的; 3、虽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但不可能判处犯罪嫌疑人徒刑以上刑罚的,也应作出不批
2022-05-31 15,340 -
审查逮捕是依据什么法律的规定的
审查逮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具体内容有:第七十九条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一)
2022-03-09 15,340 -
证据不足不逮捕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有哪些相关规定
当选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是不予批捕的,对于不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说明理由,需要补充侦查的,应当同时通知公安机关相关程序规定如下
2022-07-12 15,340
-
01:24
逮捕的条件是什么
具有逮捕权利的机关是公安机关,由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批准或决定,下达逮捕书,公安机关便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逮捕。据此,具有批准权或决定权的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在人民检察院审查和侦察时,发现犯罪嫌疑人符合逮捕的条件,便可以批准公安机关进行逮捕
2,006 2022.04.17 -
00:59
不逮捕的案件是缓刑吗
在刑事案件中,侦查阶段没有被逮捕的犯罪分子不一定适用缓刑, 因为逮捕是强制措施执行方式,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对犯罪分子是否采取逮捕主要考虑的是,是否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而缓刑是对先行宣告定罪的犯
706 2022.04.15 -
00:49
逮捕书上的罪名就是什么罪名吗
逮捕书上的罪名,不一定就是最终罪名。逮捕通知书上的罪名是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命名,正常情况下,检察院会以此罪名进行起诉,但是起诉之后还要经过一系列的侦查过程,最终的判决罪名有可能和当初的批捕罪名是不同的。提请批准逮捕书,是公安机关有证据证明有
4,884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