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社保必须要签劳动合同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社会保障不一定需要劳动合同。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十条第二款的规定,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和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可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无用人单位个体工商户、未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和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的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号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必须要交保险,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
签订劳动合同后必须要交社保吗
和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单位和职工就必须按规定缴纳社保。 《社会保险法》的规定,不管用人单位和职工是否签订了书面的劳动合同,只要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都必须按规定缴纳社保。
2020.09.08 250 -
个人交社保必须要签劳动合同吗?
根据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从用工之日起建立劳动关系,一个月订立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这是劳动者的权利,用人单位的义务。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未参加养老保险的,违反了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险法的规定。
2020.08.27 484 -
签劳动合同必须交社保么?
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必须要交保险,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2020.09.18 552
-
签劳动合同必须要交社保吗?
和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单位和职工就必须按规定缴纳社保。 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不管用人单位和职工是否签订了书面的劳动合同,只要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都必须按规定缴纳社保。
2022-08-07 15,340 -
签订劳动合同必须要交社保吗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是必须为劳动者缴纳社保的,如果用人单位不为其缴纳社保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社保部门进行投诉举报,要求用人单位为其补缴社保。1,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性要求购买的
2022-03-02 15,340 -
签劳动合同必须要社保吗
对于你的问题社保用劳动合同吗,按照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是应当为劳动者交纳社保的,至于缴费数额人社局每年都有最低缴费基数,缴费数额以缴费基数为准。
2022-08-09 15,340 -
签订劳动合同必须交社保吗?
和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单位和职工就必须按规定缴纳社保。 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不管用人单位和职工是否签订了书面的劳动合同,只要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都必须按规定缴纳社保。 《社会保险法》 第五十八条
2022-05-10 15,340
-
01:06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必须赔偿吗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不是必须赔偿。在以下情形下,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单位就不是必须赔偿: 如果是因为单位的原因不签,那么给单位一个缓冲期,一个月内单位不签的话,对单位是没有惩罚,但是在一个月内,如果是单位要求职工签,劳动者不签的话,那么单位
3,534 2022.04.17 -
00:50
非全日制劳动合同需要交社保吗非全日制劳动合同是否需要缴社保,应当由用人单位自行决定。用人单位招用全日制劳动者的,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购买社会保险,与劳动者共同缴纳社会保险费,招用非全日制劳动者的,用人单位可以自行决定,可以帮劳动者购买社会保险,也可以让劳动者自行购买。这
4,182 2022.05.11 -
00:59
未签劳动合同未交社保怎样赔偿单位超过一个月未签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作为赔偿。而单位拒绝缴纳社保的话,劳动者可以单方面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请求。在解除合同的同时,劳动者可以要求众人单位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数额,需要结合劳动者在本单位中工作的年
7,11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