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处理遗弃伤病军人罪的法律法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战场上故意遗弃受伤军人,情节恶劣的,对直接责任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构成本条规定的罪行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行为人在战场上故意遗弃受伤军人,情节恶劣的。这里规定的故意遗留 弃,是指行为人明知有伤病军人而不予抢救,弃不顾的行为。遗弃必须发生在战场上,遗弃的对象应该是我军因伤病需要救援的人员。情节恶劣是指行为人 对于有条件抢救的伤病军人不予抢救,遗弃不顾的,对于已抢救的伤病军人无故遗弃等情况。 当然,战场上的情况非常复杂。有时根据当时的条件和环境,伤病军人无法获救,这种情况不能追究刑事责任。 因此,本条只规定对情节恶劣的遗弃行为追究刑事责任。本罪的主体是故意遗弃伤病军人的直接责任人。这里规定的“直接责任人员”,是指对遗弃的伤病军人有条件救护而故意不予救护的人员,将自己负责救护的伤病 军人遗弃的人员和对故意遗弃伤病负有直接责任等。 根据本条规定,在战场上故意遗弃受伤军人,情节恶劣的,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四十四条 【遗弃伤病军人罪】在战场上故意遗弃伤病军人,情节恶劣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在战场上故意遗弃伤病军人,情节恶劣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我军的战场救护秩序。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战场上将我方伤病军人弃置不顾,情节恶劣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且为军人之中的直接责任人员,包括各级指挥人员、救护人员及其他实施遗弃行为的军人。 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遗弃伤病军人的行为将会造成伤病军人失去救护机会的危害结果,却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
-
什么是遗弃伤病军人罪
我国刑法规定,遗弃伤病军人罪一般是指,在战争期间,军职人员在战场上故意将己方伤病军人弃置不顾,并且情节恶劣的行为。行为人明知有条件抢救伤病军人,却弃伤病军人于不顾,情节恶劣的,要以遗弃伤病军人罪进行处罚。触犯遗弃伤病军人罪的犯罪分子,如果犯
2022.04.12 532 -
遗弃伤病军人罪的量刑规定是什么
遗弃伤病军人罪的量刑规定是: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战场上故意遗弃伤病军人,情节恶劣的行为,是遗弃伤病军人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四百四十四条对此有相关规定。
2020.08.05 130
-
遗弃伤病军人罪的处理
关于遗弃伤病军人罪如何处罚的问题参照法律解释第四百四十四条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战场上故意遗弃伤病军人,情节恶劣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解释】本条是关于遗弃伤病军人罪及其处罚的规定。构成本条规定之罪应当
2022-08-04 15,340 -
关于遗弃伤病军人罪司法解释具体是哪些
行为人必须负有扶养义务。这是构成本罪的前提条件。公民对哪些家庭成员负有扶养义务,我国关于遗弃伤病军人罪司法解释里面都有这些规定。扶养义务是基于抚养与被抚养、扶养与被扶养以及赡养与被赡养这三种家庭成员之
2022-08-02 15,340 -
遗弃伤病军人犯罪的处罚
在战场上故意遗弃伤病军人,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军人故意遗弃伤员罪,是指在战场上故意遗弃伤员。情节恶劣的,按照中国刑法属于违反军人职责罪本罪的主要特征:(1)行为主体是对伤员负有直接救护责任的
2021-12-02 15,340 -
遗弃伤病军人罪主体怎么处理?
《中国人民解放军合成军队战场勤务条令》专门规定了“伤员救护”一节,其中第127条明确规定伤员救护“除充分发挥卫生人员的作用外,应广泛开展自救互救,搞好火线抢救,并及时联系前线或组织后送,使伤员得到早期
2022-07-05 15,340
-
01:03
合同法关于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生效之后,合同的相关问题应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的有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了合同解除的方式,包括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解除权行使的期限、合同解除的程序以及行使解除权的法律后果等。法律规
1,935 2022.04.17 -
01:47
民法典关于遗产继承新规
(一)“组织”也可以是受遗赠的对象。之前的法律规定,受遗赠者可以是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对于法人等组织是否可以接受遗赠并未明确。对此,民法典第1133条规定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
4,245 2022.04.17 -
01:17
过失致人重伤罪法律规定怎么处罚
过失致人重伤罪是指行为人过失的造成他人重伤的行为,在我国刑法中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本罪侵害的法益是他人的身体健康,在主观上具有过失,有可能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有可能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在客观上必须造成了使致他人重伤的后果。构
1,38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