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残保金减免优惠政策,法律怎样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残保金的优惠政策首先是国家对于残疾人群自主劳务营业的会免除其营业税的缴纳,并且由于营业税的免除,其城市维护建设税也会由于是营业税的附征税而一并免除。我国对于四残企员工占公司员工超过35%的民政机构,或是街道办事处开设的社会福利公司也同样会免收其企业所得税。 《财政部关于调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政策的公告》(财政部公告2019年第98号)规定,三、自2020年1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实行分档减缴政策。其中: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达到1%(含)以上,但未达到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比例的,按规定应缴费额的50%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在1%以下的,按规定应缴费额的90%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停征专利收费(国内部分)中的专利登记费、公告印刷费、著录事项变更费(专利代理机构、代理人委托关系的变更),PCT(《专利合作条约》)专利申请收费(国际阶段部分)中的传送费执行减缴期限由自授予专利权当年起10年内的优惠政策之后,继续降低了发明专利的持有成本,也使得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在专利权有效期(十年)内一直可以享受年费减免。
残保金优惠政策对于各个地区的社保局政策是不一样的。根据我国的规定,对于残疾人的社会保障补贴是分为四个部分的,对于每一个部分的社保补贴也是不同的。根据残疾的类别和轻重的不同,优惠政策也会相应的根据不同的因素来制定。
-
现在有什么优惠政策社保减免
2021社保减免政策还有。国家最新推出的通知是国内的小型企业二月到六月份全免,其中包含湖北省的大型企业,湖北省之外的大型企业二月到四月减半征收。但是由于考虑到疫情还没有结束,国家针对于中小微企业进行了社保费的减免,可以延长到十二月底。
2020.05.15 182 -
新新公司残保金前三年优惠政策
新办小微企业免征残保金。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在职职工总数30人(含)以下的企业,免征残保金。工商注册登记未满3年、在职职工总数30人(含)以下的企业,可在剩余时期内按规定免征残保金。政策依据:《关于取消、调整部分政府性基金有关政策的
2020.12.24 512 -
2024年买二手房有优惠政策吗
鉴于2024年购买二手房可能会享受到一系列优惠政策,然而具体的优惠措施将由于地域、时间阶段及政策的持续调整发生差异性改变。一般而言,为推动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各地方政府常会出台一些针对性极强的二手房市场优惠政策,如实施契税减免、推行贷款利率
2024.04.29 32
-
2023年北京社保减免优惠政策落实
法律分析 2020北京社保减免优惠政策有: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 1.2020年2月至2020年4月,减半征收大型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类社会组织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 2.202
2023-11-10 15,340 -
所得税三免三减半优惠政策
所得税三免三减半优惠政策一经使用可以放弃,但放弃后就不能再享受了。
2022-10-29 15,340 -
2015房产契税政策优惠契税减免
2015房产契税政策优惠契税减免江西、湖北、河北、市:南昌、海口、铜陵家庭唯一普通商品住房,契税减半;90平方米及以下且家庭唯一普通住宅,契税按1%税率征收。江苏、福建天津:首套房90平方米以下,缴纳
2022-02-28 15,340 -
贷款合同印花税减免优惠政策
我国明确禁止借高利贷的行为,借高利贷不手法律保护。如果双方约定的借款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一方向人民法院请求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022-06-09 15,340
-
01:09
残疾人生病住院报销有优惠政策吗残疾人生病住院报销有优惠政策。残疾人医保优惠补贴标准如下: 1、多数省份生活补贴为每人每月50元; 2、最高的省份达到每人每月700多元; 3、多数省份护理补贴为每人每月50元或100元; 4、最高的省份达到每人每月300元。 根据相关法律
12,855 2022.04.17 -
00:55
残疾证四级有什么优惠政策 和补贴残疾证四级有以下优惠政策和补贴: 1、国家对于重度残疾人有的两项基本补贴外,近年来有部分地区已经放开对三级、四级残疾的补贴了,可以领到50至60元; 2、出示残疾人证可以免费去国家的指定旅游景点,四级残疾人证是不收取费用的; 3、创业的四级
18,657 2022.04.18 -
01:15
个人独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212021年个人独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如下:针对税收而言,个人独资企业是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当个人独资企业拥有相对独立的多个经营业务时,可以采用创办多家个人独资企业的方式,降低每个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从而达到节约税收成本的效果。根据相关法律规定
6,080 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