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案一般会判多少年啊?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诈骗公私财物构成诈骗罪的,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1.如果诈骗不足4000元的,为罚金刑;4000元以上不足5000元的,为管制刑;5000元的,为拘役三个月,每增加167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1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1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2.有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的情形之一,拟处拘役刑的,升格为有期徒刑;拟处管制、罚金刑的,升格为拘役刑。 诈骗4万元的,为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诈骗20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4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重处10%: 1.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2.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3.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4.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等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5.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6.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的; 7.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8.被告人曾因犯罪被判刑或因诈骗被行政处罚的; 9.诈骗作案10次以上的。
-
诈骗案一般判多少年
诈骗案需要根据其诈骗金额来判断获刑时间,如果是诈骗金额较大的。处以三年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金额巨大,或者其情节比较严重的,处以三年到十年之间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金额非常巨大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022.04.16 1,220 -
诈骗案一般判多少年?
对于诈骗罪的判刑,应当综合诈骗的数额以及其他情节来进行考虑: 1、如果是数额较大的,那么量刑标准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2、如果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则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判处刑罚; 3、如果数额特别巨大
2020.09.06 399 -
一般诈骗会判多少年
诈骗能判刑多少年要根据诈骗的金额而定。法律规定诈骗数额在三千元到一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将会处于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诈骗数额在三万元到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会处于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数额特别巨大的,
2020.11.16 165
-
诈骗罪一般会判多少年啊
诈骗公私财物构成诈骗罪的,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
2022-07-10 15,340 -
诈骗一般判多少年啊
按涉案金额大小,一般在三年以下。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
2022-03-29 15,340 -
诈骗罪一般判多少年啊
诈骗犯一般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金额没有达到三千元以上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2022-06-08 15,340 -
电信诈骗案一般会判多少年?
(一)诈骗不足4000元的,为罚金刑;4000元以上不足5000元的,为管制刑;5000元的,为拘役三个月,每增加167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1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1000元,刑期增加一个
2022-07-04 15,340
-
01:07
诈骗一般判多少年
诈骗罪,不一定会被判有期徒刑。因此,不存在一般被判多少年这种说法。诈骗罪的量刑,与诈骗所得金额相挂钩: 1、触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或拘役,可以单处或并处罚金这里的量刑标准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 2、构成诈骗罪,
2,106 2022.04.15 -
00:50
诈骗案一般会判多久
诈骗案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可知,诈骗罪的判刑轻重与诈骗数额的大小紧密相关,诈骗数额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较大,应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1,828 2022.04.15 -
00:47
诈骗一般要判多少年
诈骗的量刑首先看是单位还是个人实施,其次看诈骗的数额,量刑最低三年以下,最高是无期徒刑。如果有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诈骗救灾、抢险、防汛、扶贫、医疗款物等;假冒国家机关或者公益性组
1,907 2022.04.17